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 ,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 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 , 软件升级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 注重实效 。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 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 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 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 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 , 它无处不在 。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 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 , 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 , 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 , 但是 , 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 , 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 。 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 。 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 , 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 , 当然 , 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 。 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 , 现在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 , 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 , 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 , 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 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 , 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 , 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 。 因此 , 这个学段 , 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 , 二要直观 。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 , 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 , 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 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 , 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 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 , 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 , 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 , 学生兴趣盎然 , 教学效果明显 。
二是高年级段 , 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 , 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 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 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 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 , 以求异思维为主 。 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 。 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 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 , 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 。 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 , 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
例如 , 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 , 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 , 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 , 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
举例:圆的认识 。
建立圆的概念 ,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 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 。 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 , 就讲到 ,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 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