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 三 )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 而学生回答后 , 需要把答案呈现在大屏幕上 。 这时 , 利用不同的动画功能 , 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
首先 , 再常用的是按题目的顺序出示 。 如口算练习后 , 按题目顺序一一出示答案 , 可以用“飞入” , 也可以用其他“效果” , 可以有声音 , 如掌声、铃声等 , 表示肯定、赞扬或 , 可以用图形表示错误 , 如“哭脸”等 。 不足是 , 学生只能按顺序回答 , 有点呆板 , 学生知道下面要做什么 , 有的学生会出现视觉疲劳 , 走神或不去倾听同学的发言 。
其次 , 还可以用“触发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实现随机出示效果 , 学生想说哪题就点击出示哪题答案 , 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
如乘法估算教学中 , 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 如估算或准确计算 , 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样 。 老师在备课时 , 作好预设 , 把各种方法都按顺序做好 , 记在心中 , 学生说到哪一种方法就点击出示哪种 , 这种呈现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 而按一定的设计顺序出现练习内容或答案 , 容易造成老师牵着学生思路走 , 把“人灌”变成“机灌” 。
(4)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 这可以说是大部分老师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原因 。 如前所述 ,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 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难 , 如果老师能够设计一些巧妙的动画 , 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了 。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 , 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 利用“动作路径”等方法 , 把4/12变化成4÷12 , 一个小小的动画 , 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形象再现 , 学生对两者性质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 。 再如 , 认识分数后的一个提高练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 有部分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为阴影部分为什么是四分之一 , 这时 , PPT通过旋转后 , 把分散的阴影组合在一起 , 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
2、图形与几何
新课标指出:在“ 图形与几何” 的学习中 , 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 , 教具和学具的操作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 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 有条件操作的决不要演示 , 没有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的 , 就尽量用教具演示 , 演示不了的 , 多媒体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 这儿把多媒体放在第三位 , 不是轻视多媒体的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功能 , 而是凸显其价值所在 。
(1)创设问题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 , 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各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 ,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兴趣 , 但归根结底 , 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 , 不同的学生对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样 。 那么 , 如何把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像生动、让学生感兴趣呢?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优势 , 它可以是一段动画、可以是一段录像 , 可谓“有声有色” 。 这样的情景学生喜闻乐见 , 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 例如 , 《圆形的面积》时 , 设计了“马儿的困惑”这个情景 。 通过对马的活动范围的讨论引入圆的面积计算的需要 , 即有知识生 , 也富有童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