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小茴香如何栽培能高产


茴香菜又原名小怀香 , 又称香丝菜、小茴香、茴香子、谷香(四川、贵州)丶浑香 , 嫩叶作菜蔬 , 是小茴香的茎部 ,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 始载于唐本草 。 苏颂说 , 北人呼为茴香 , 声相近为怀香 。 陶弘景谓:煮臭肉 , 下少许 , 无臭气 , 臭酱入末亦香 , 故曰茴香 。 李时珍说 , 俚俗多怀衿衽咀嚼 , 恐怀香之名 , 或以此也 。 果实(小茴香)作香料用 , 亦供药用 , 根、叶、全草也均可入药 。

【栽培】小茴香如何栽培能高产

文章插图

茴香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 高40-200厘米 , 全株表面有粉霜 , 无毛 , 具强烈香气 。 茎直立 , 光滑 , 灰绿色或苍白色[1] , 有分枝 。 三至四回羽状复叶 , 最终小叶片线形 , 长4-40毫米 , 宽约0.5毫米;叶柄长约14厘米 , 基部成鞘状抱茎 。 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 长4-25厘米 , 总苞和小苞片均缺;伞辐8-20个 , 不等长;花小 , 黄色;无萼齿;花瓣45 , 宽卵形 , 上部向内卷曲 , 微凹;雄蕊5枚 , 长于花瓣;子房下位 , 2室 , 花柱2个 。 又悬果长圆形 , 有5条隆起的棱 , 花期6-7月 , 果期9-10月 。
小茴香为长日照、半耐寒、耐早、喜冷凉的双子叶春性作物 , 较耐旱但不耐涝 。 出苗后生育期65~85天 。 生育进程快 , 出苗35~45天进入始花期 , 花期5月上中旬 , 果期5月下旬~6月上中旬 , 收获期6月中旬 。 常规株高30~55厘米 , 茎秆呈假二杈分枝 。 叶互生 , 叶片三出式全裂叶 , 有狭披针形叶鞘 。 伞形花序直径1~2厘米 , 白色或蓝白色 , 有5~7朵单花 , 双悬果呈长圆卵形 , 长5~8毫米 , 宽2~3毫米 , 内含两粒略带黄色的种子 。
小茴香如何栽培能高产?
小茴香为长日照、半耐寒、耐早、喜冷凉的双子叶春性作物 , 较耐旱但不耐涝 。 出苗后生育期65~85天 。 生育进程快 , 出苗35~45天进入始花期 , 花期5月上中旬 , 果期5月下旬~6月上中旬 , 收获期6月中旬 。 常规株高30~55厘米 , 茎秆呈假二杈分枝 。 叶互生 , 叶片三出式全裂叶 , 有狭披针形叶鞘 。 伞形花序直径1~2厘米 , 白色或蓝白色 , 有5~7朵单花 , 双悬果呈长圆卵形 , 长5~8毫米 , 宽2~3毫米 , 内含两粒略带黄色的种子 。
二、栽培技术
1.播种方式
①正播有冬播(包蛋)和春播两种方式 。 冬播在上年冬前将种子播入压好盐的适墒将冻农田中(喀什垦区11月25日~12月5日 , 也可用3厘米地温低于5℃为指标) , 第2年收获 。 春播在当年春天播种、管理、收获(春播时间的提前程度与收获茴香产量呈非直线形正相关性) 。
②套播利用茴香生育期短的特性 , 在春播地膜宽窄行作物播种结束后 , 宽行套种茴香 。 套播以4月12日前或5厘米地温不高于15℃为宜 。
2.播前整地
选土壤肥力中上、保水性较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 。 施足基肥 , 耕翻平整 , 浇足播前水 , 精细整地 。 每公顷施有机肥30吨左右、尿素150~225千克、磷酸二铵100~150千克、硫酸钾或复合肥75~120千克作基肥 。 耕翻深度22~25厘米 。 灌足播前底墒水 , 压碱洗盐 。 适墒整地达到墒、平、松、碎、净标准 。 播前每公顷用2.25~2.7千克施田补 , 对水45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 。
3.品种选择
宜选择分枝能力强、丰产、抗倒伏且经提纯复壮、筛选过的籽粒饱满的莎车小茴香 。
4.播种要求
正播茴香有穴播和条播两种 。 冬播以穴播(行距20~30厘米 , 穴距9~12厘米)为主 , 春播以条播(30厘米等行距、株距5~8厘米)为主 。 套播用穴播 。 播深1.5~2.5厘米 , 播后镇压 。 每公顷用种量22.5~30千克(千粒重1.3~1.8克) 。 穴播每公顷30~50万穴 , 保苗140~200万株 , 条播保苗150~180万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