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窦桂梅( 五 )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
含苞欲放的早字 。 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 简介作者, 为学生了解闰土后, 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 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
2、学习课文 。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 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
(2)教学过程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 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 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 。 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 结合口语交际, 力求读写合壁 。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 闰土在海边时, 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提问)
和闰土相比, “我们”的知识太少了, 目光太短浅了, 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 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
④惜别
作者:大哭 。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
策略设计:
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 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
6.《木禾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学会“木”、“禾”、“竹”、“子”四个生字, 能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字义, 会正确书写 。
2、学会“亅”(竖钩)、“乛”(横钩)、“亅”(弯钩)3中基本笔画, 会说出它们的名称, 会书写 。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木”、“禾”两个生字, 能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字义, 会正确书写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
1、开火车认读:一、五 。
2、卡片认读基本笔画:一丨丿乀¬
3、卡片认读声母z、c、s、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zhi、chi、shi、ri 。
二、看图说话 。
1、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看图, 自由说说农村的景色 。
2、指名看图说一、两句话 。
三、拼读音节 。
出示:mù hé, 自由读, 指名试读, 正音 。
四、字词教学 。
启发自学:谁会写“木“?指名让学生边说笔画笔顺, 边书空 。
“禾”跟“木”有什么不同?可引导学生编顺口溜:“撇下一个木, 就是‘禾’, ‘禾苗’的‘禾’ 。 ”
指导学生看课堂作业第5题, 看看“木”、“禾”两个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
五、指导书写 。
“木”“禾”竖在竖中线上, 在课堂作业本上临写 。
六、复习巩固 。
1、卡片认读生字 。
2、看生字卡片口头认读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竹”、“子”两个生字, 能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字义, 会正确书写 。
2、学会“亅”(竖钩)、“乛”(横钩)、“亅”(弯钩)3中基本笔画, 会说出它们的名称, 会书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