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窦桂梅( 二 )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的形象, 在漫天大雪, 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 有一条孤单的小船, 船上有一位渔翁, 身披蓑衣, 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呈现作者多元化的心态:既孤独寂寞, 又清高倔强, 既寒气透骨, 又内心炽热, 既感到失望, 又充满希望…… 。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 如查字典、断句、看注释, 都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小孩子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 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 三、教学设计:教学任务: 1 。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做到熟读成诵 。 2 。
了解诗的大意, 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 3 。
渗透背景, 读出感情 。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做到熟读成诵 。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 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板书整首诗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上课之前, 老师想请人读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
有信心读好吗?(课件1出示词语:白皑皑 白茫茫 大雪纷飞 冰天雪地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生开火车读, 其他的学生跟读 。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些都是跟雪有关的词语 。
【设计意图:此处意旨是由相关的词牵引到课文, 让学生积累相关的词语 。 要是把词语换成一幅幅雪景图, 就更直观了, 再请学生说说看了之后的感受, 那不仅更吸引学生, 更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
】二、一读正音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跟雪有关的古诗《江雪》 。 有信心学好吗?(出示课件2:自学要求, 仔仔细细的读几遍, 读准音)明白要求吗?生:(齐答)明白师:请打开书60面, 自由读《江雪》, 开始 。
(生读文4-5遍)师:会读了吗?(生齐答会)别着急, 我们先在小组内读一读, 读给组内的同伴听听, 好吗?(出示课件3:组内读的要求 。 )请看要求, 小组内轮读, 注意倾听, 有读错的请及时纠正 。
(小组内轮读, 师巡视给小组加分)师:(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好, 谁来读一读?其他的同学注意听, 音读准了没?生读文时把“径”读成了jìng生:她把“径”读成了第一声 。 (师在“径”字上方板书读音)师:(指着径字), 这个字学过吗?(有部分学生说学过 。 )
请你来说说 。 生:《山行》里面学过, “远上寒山石径斜” 。
师:来背背《山行》吧 。 (生饶有趣味的背起来 。
)师:还在哪学过这个字?生:“篱落疏疏一径深”中也学了 。 师:真是会读书, 会积累的孩子 。
(指着第二句)来把这个字读两遍, (生读)把这句齐读 。 师:还有谁愿意读?注意读流利 。
(生读得流利)师:谁来评一评 。 生:他读得很流利, 也很有感情 。
师:掌声送给他, 读的好, 也送给会听会评的你 。 (生鼓掌)师:有哪个小组愿意来试试?看看哪一组配合的默契 。
(一组读完)师:怎么样?(生齐答还行)有哪组来挑战一下!【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读充分, 自由读, 小组读, 展示读, 初读读准音, 在读准音的基础上读流利 。 因这首古诗字音的问题不大, 故教学十分流畅, 花时较少】三、二读明意师:还想读吗?别着急, 我们换一种方式读, 请看读的要求:(课件4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