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你了解吗?

家庭暴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虽然现代婚姻多以爱情为基础 , 夫妻关系理应较为平权 , 然而 ,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却显示各国仍普遍存在着婚姻暴力的问题 。且根据报导 , 在婚暴案件中有4成同时出现儿虐情形 , 国内平均每天有45个孩子遭虐待 , 儿童受虐事件 , 随时可能发生在一般人的生活周遭 。
家庭暴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你了解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76年 , 英国首先立法禁止家庭暴力 。1984年 , 美国也通过有关保护受虐妇女的法案 。从此 , 婚姻暴力或家庭暴力成为一项罪行 。台湾则是在1998年通过了「家庭暴力防治法」 , 隔年全国25县市政府均设立了「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 将婚姻暴力从私领域的个人家务问题 , 转变为公领域的社会犯罪议题 。
家庭暴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你了解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心理学观点提出一些理论以解释受虐妇女不愿离开施虐者的理由 , 最重要的就是LenoreWalker(1979)在其所出版的「被先生殴打的女人」(TheBatteredWoman)一书中所提出的「学习来的无助感理论(learnedhelplessnesstheory)」 , 她认为被害人会学习到即使努力也无法挣脱受虐情境 , 被害人通常会经历沮丧或焦虑 , 此种心理情况会贬抑被害人 , 使她更难付诸行动 。被害人会在长期的虐待关系中 , 开始与朋友及家人疏远 , 并在财务上或心理上依赖加害人 。
【家庭暴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你了解吗?】Walker(2000)更提出暴力循环理论(TheCycleofViolence)主张暴力循环模式的产生 , 当丈夫的暴力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或模式 , 此暴力行为将成为家庭系统中的稳定过程 。即暴力行为发生后 , 因应暴力行为反应继之出现渐呈循环 , 而其暴力循环理论包括下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紧张升高期压力增加阶段(tensionbuildingstage)、第二阶段:暴力期剧烈虐待事件(acutebatteringincident)第三阶段:蜜月期温情忏悔之亲爱行为(kindness&contritelovingbehavior) , 因为暴力循环的结果 , 受暴者常存在着暴力会改善的迷思 , 甚至因暴力后蜜月期的心理满足而忽视暴力的伤害 , 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受或漠视暴力继续发生 , 未能积极求助或自助 , 找寻改善受暴的方式或资源 , 因而延长受暴历程 , 并面临更大的受暴危机及付出沈痛的代价 。心理学观点系从个人心理病态的角度 , 检视个人心理不正常会导致婚姻暴力;而受虐妇女因长期受虐而习得无助感 , 造成妇女心理瘫痪 , 受虐妇女在其生活中重复经验恐惧之后 , 无法离开受虐关系 , 而落入暴力周期循环之中 。
婚姻暴力对受虐者的影响 , 可分为生理的影响及心理的影响 , 例如:明显的外伤、身体机能的损坏 , 或是出现所谓的身心症状 , 而更严重的结果便是死亡;在心理影响方面 , 受虐者常出现紧张、焦虑、沮丧、丧失信心、自卑感或是悔恨等现象 。他们可能经常会因为恐惧或遭受配偶的攻击而有无力感 , 甚至因而有自杀或自残的倾向 。
总结:事实上 , 家庭暴力事件绝对是个黑数 , 实际发生的要比被媒体报导或统计数据多出许多 , 为防治此社会问题 , 除政府相关单位应积极规划相关防治工作外 , 社会大众亦不能再漠视 , 应彼此关怀 , 重视人权 , 配合政府共同来努力 , 以促使家庭关系和谐、国家社会健全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