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巴士奇奇妙妙的关系 奇奇妙妙是什么关系

宝宝巴士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
当你觉得它非主流、有点土时 , 宝宝巴士旗下的IP形象“奇奇”和“妙妙”多年来成功占据了各大主流内容平台的儿童板块 , 它还化身为BabyBus在海外市场成功收割了上亿粉丝 。
中国本土儿童数字内容+出海大佬的双重身份下 , 我们很难忽略随处可见的宝宝巴士内容与应用版图 。
当你觉得它渐成气候、未来可期时 , 一言难尽的内容质量、乱七八糟又数量庞大的应用数量、以广告植入为主的商业模式…这些又往往让人不敢对宝宝巴士报以更大的期望 。
谈IP影响力的话 , 更多局限在幼儿向教育领域的宝宝巴士谈不上“出圈”;讲规模的话 , 虽然靠免费+广告模式吸引了大量流量与粉丝 , 可这并没有让它在营收体量上实现更大的潜力变现 , 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广告分成的它年营收规模只有几个亿 。
宝宝巴士想要对外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又能给儿童数字内容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低调上位 , 临近上市的宝宝巴士关注度骤升

宝宝巴士奇奇妙妙的关系 奇奇妙妙是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今年六月底 , 宝宝巴士向创业板提交了招股书 , 这让一向低调的这家来自福州的公司开始引发大量关注 。
在今年在线教育全面熄火的大背景下 , 与儿童启蒙教育强相关却自我定位为儿童启蒙数字内容供应商的宝宝巴士没有被教育股的至暗时刻给波及 , 这点着实令人好奇 。
根据上市招股书数据显示 , 宝宝巴士在最近的2018年到2020年营收分别为2.54亿元、5.26亿元、6.49亿元 , 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11亿元、2.67亿元、2.61亿元 。 营收规模虽然有限 , 但增长还算凶猛 , 毛利率表现更是比茅台还高 。
于是如何定位宝宝巴士这家公司成了一个难题 。
表面上来看 , 它是一家早教品牌、儿童启蒙数字内容供应商、泛文娱公司 , 但从公司经营结构和营收构成上来看 , 它又更像是一家披着早教外衣的广告公司 。 因为宝宝巴士不是靠“卖”内容来获得收入 , 而是大量创造内容 , 然后通过广告的方式变现 。
事实上 , 得益于在商业模式上的非主流式摇摆 , 宝宝巴士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 。
即便是在线教育最火爆的前几年 , 在线教育企业也多是在亏损泥潭中挣扎 , 可搭上儿童早教快车道却主攻内容的宝宝巴士早已实现了盈利 , 不仅如此 , 它还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影响力构建 。
内容成绩上 , 宝宝巴士旗下音视频内容在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视频、优酷视频、喜马拉雅等主流音视频平台中的儿歌单月播放量均排名第一;儿童互动应用成绩上 , 宝宝巴士被称作“APP工厂” , 旗下拥有多达两百多个应用 , 全球月活近一亿 , 《宝宝认动物》、《宝宝讲故事》、《宝宝脑力挑战》、《宝宝学礼貌》、《宝宝巴士百变职业》…通过简单又密集的儿童应用开发 , 宝宝巴士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生活教育场景实现了全方位覆盖 。
所以很多人也将宝宝巴士称为“儿童版字节跳动” , 这无外乎是因为其儿童内容覆盖太广了 。
在商业链路上 , 宝宝巴士虽然自制了海量内容 , 但它并没有选择通过内容付费、版权授权的方式获得收入 , 而是主要靠“流量玩法” , 即通过免费内容或应用下载来聚集用户 , 而后再通过接入百度等广告联盟的方式获取分成 。
这一做法也直接表现在了营收构成上 , 通过招股书数据可以看出 , 宝宝巴士的主要盈利来源有两块 , 通过将旗下两百多个应用接入百度、谷歌等广告联盟获取分成占据了绝大多数营收份额 , 另外还有将音视频内容授权给第三方流媒体平台获取的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