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 。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 。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我常在临床上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调节内脏功能 。
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
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
8.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
10.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 。有时留罐过长,皮肤亦会起水泡 。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用消毒针刺破放水,然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 。另外如果不是留罐过长,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 。拔火罐时,还应注意:
1、拔罐时,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肌肉部位 。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和孕妇腰骶部、腹部都应慎重使用 。
2、体位必须适当,最好采用卧位,一经拔上,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
3、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 。先在应拔部位比试,罐口与部位吻合,方可应用 。
4、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易拔牢 。
5、在走罐时,不宜在皮肤瘦薄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火罐漏气脱落 。
6、起罐时,手法宜轻缓,右手持罐,左手拇指或食指抵住罐边肌肉,按压一下,使气漏入,吸力消失,火罐就会自然脱落,不可使劲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 。
7、起罐后,一般局部会出现红晕或紫绀色,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1星期内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原处再次拔罐 。如留罐过长,皮肤起水泡 。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刺破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 。
8、室内空气宜清新,注意保持温暖,避免着凉 。拔罐疗法具有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这种疗法是以其疗法安全、无创伤痛苦,易被人们接受 。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注意事项】 拔火罐的罐筒常用的有玻璃罐、竹罐和药瓶改制的抽气罐 。在民间除采用上述罐筒外,还有大小合适的杯子、小碗、瓷罐、铁罐等代用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