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黄芪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专家解答】黄芪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是我国的传统药材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药用价值高,因而在市场上备受欢迎,种植效益好 。 现将黄芪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种植】黄芪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黄芪种植
一、黄芪的功效作用
1.益气固表: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
2.补气养血: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
3.降血压: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
【【种植】黄芪的种植技术有哪些?】4.扩张血管:黄芪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
5.保护肝脏:黄芪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
【种植】黄芪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黄芪种植
二、黄芪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黄芪适应性强,比较耐寒耐旱,一般土壤都能生长,不宜在低洼积水地种植,根部较深,种前应深耕土地,适时洇地,干旱地区在雨季种植不错 。 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 。
2.繁殖:黄芪通常用种子繁殖,在播种之前将种子用水泡涨,浸泡时间约6-8个小时为宜,捞出后用沙子拌起来,发现有芽时即可播种,一般7-10天出苗 。 条播,按行距20-25厘米开1-1.5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用大锄稍用力推平,然后再将畦面搂出浮土 。
3.间苗补苗:当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厘米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补苗 。
4.追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千克或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7-8千克,第一年冬季枯苗后每亩施入厩肥2000千克加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10千克、饼肥150千克,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防冻 。
5.打顶:打顶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的消耗,于7月底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 。
6.中耕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厘米,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 。
7.收获加工:当年秋后或第二年秋后,地上茎叶枯萎时刨收 。 拌去泥土,去掉芦茎,晒干,捆成小把出售 。 一般当年亩产干品300公斤左右,鲜货900-1100公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