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虎头兰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虎头兰的栽培技术与管理1、花絮

虎头兰姿态优美、色泽丰富而艳丽;容易开花, 通常每一母株可开花二三枝, 犹如簇拥锦团, 相互辉映, 好生热闹, 且花期持久, 长达1~2个月 。

虎头兰产于我国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是基重要原生种的主要分布区 。 虎头兰杂交种始于100多年前, 英国园艺学家约翰·西丹运用的原产地在我国及亚热带地区的“独占春”的变种“象牙白”与“碧玉兰”杂交育成了“象牙碧玉兰”, 开创了虎头兰杂交育种的先河 。 迄今, 与原生种比较, 杂交改良后的虎头兰商品性状好, 容易开花;色彩艳丽而又丰实, 有白、粉、红、紫、黄、绿和各种过渡色及复合色 。 目前, 杂交品种已达数千个, 新品种层出不穷, 已形成早花品系、从中秋到冬天均可开花的秋冬品系、中花品系 。 在春节以后开花的冬春品系和晚花品系、晚春开花等多种类型 。

2、生态习性

虎头兰为附生性兰科植物 。 叶革质、长如腰带, 向上伸展, 中途弯曲, 叶尖下垂 。 叶宽有的仅1厘米, 有的达3厘米, 叶长50~100厘米, 甚至长达100厘米以上, 叶子的颜色受光照的影响, 由黄绿至深绿 。 假球茎或卵形或扁球形 。 叶芽从假球茎基部萌出, 长成新植株 。 一次可萌发1~3支叶芽, 而每一成形的假球茎会抽出1~4支花芽 。 虎头兰无须根, 新根肥大洁白, 老根淡黄色, 断根可再生, 每年可发不少新根, 而年后变成茶色自然断裂 。

喜温暖湿润环境, 但不耐热 。 喜阴, 但须充足的散射光 。 喜肥 。

3、栽培要点

(1)盆土

盆土不用泥土 。 可选用水苔、椰糠、碎杪椤、炭块、碎砖、石子、树皮、泥炭等, 经清洗后, 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搭配成不同胞水程度的混合植料, PH值在5.6~6之间 。 盆具宜窄宜深、通气性好, 最好采用素烧盆 。 因大多数品种的根部需要较高的湿度, 盆壁不适合有太大的孔洞 。 【【栽培】虎头兰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