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杜鹃死亡原因及对策


杜鹃死亡原因及对策杜鹃树形优美 , 花色艳丽 , 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 是园林绿化、室内盆栽和制作盆景的常用花卉 。 引起杜鹃花花蕾脱落或死亡的原因很多 , 主要有:
土壤 杜鹃适宜在富含腐殖质、通透性强、pH值5.0至6.5的酸性沙壤土中生长 , 忌碱性土和粘性土 。 种植地呈碱性或粘性大、透气性不强 , 易造成植株生长不良、花蕾脱落 , 甚至死亡 。
施肥 施肥浓度太高或施未腐熟的生肥 , 都会引起“烧根” , 导致落蕾和植株死亡 。
浇水 杜鹃根极纤细 , 怕涝 。 浇水过多会使土壤中缺乏空气 , 导致落蕾、落叶和植株死亡 。
温度 杜鹃最适生长温度为12℃至25℃ , 低于5℃或高于35℃均易受到伤害 。
病虫 危害杜鹃的病虫较多 , 主要有叶肿病、冠网蝽、短须螨等 。
换盆 多年不换盆 , 植株营养缺乏;换盆时间不当 , 如冬季严寒、春季花开或夏季高温期换盆;盆土配制不妥 , 碱性大、通透性不强等 , 均会引起落蕾和植株死亡 。
针对上述原因 , 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土壤 选择在酸性、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种植 。 若土壤略带碱性 , 可进行改良:每亩施1000至12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如猪粪、牛屎) , 翻晒 , 一年后土壤中的碱会被含有大量腐殖酸的肥料中和 。 对粘性重、透气性差的土壤 , 可采用掺河沙或锯屑、埋绿肥、施有机肥等办法解决 。 盆栽时 , 栽培基质可用45%腐叶土、45%泥炭土、5%锯末、5%骨粉或腐熟的饼肥配制而成 。
施肥 杜鹃常年青枝绿叶、繁花盛开 , 养分消耗大 , 因此需肥量也大 。 但为防“烧根” , 必须按“薄肥勤施”的原则 , 施用腐熟的稀薄肥料 。 初冬时 , 每亩施500至7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 , 能提升土温 , 利于杜鹃冬季生长和增强抗寒越冬能力 。 春季开花前的2月份 , 施以磷肥为主、氮磷结合的薄肥1至2次 , 促使杜鹃花艳叶绿 。 花谢后施以氮肥为主的液肥2至3次 , 每次间隔10天 , 促使多发新枝嫩叶 。 花芽分化期施一次腐熟的饼肥 , 再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 , 促使其花芽分化和花蕾的孕育 。 为保持盆土的酸性 , 可每隔1至2月浇一次0.2 %的磷酸亚铁水溶液 。
浇水 杜鹃的根系为浅根性纤细根群 , 既怕旱又怕涝 , 因此 , 浇水务求适量 , 要经常保持种植地处于半湿状态 。 遇旱情要浇水 , 遇涝灾要排灌 。 春季孕蕾和开花期 , 需水量大 , 每周浇2至3次透水 , 以满足生长和开花的需要 , 可有效防止叶片和嫩枝萎蔫、花期缩短、花朵早谢等现象 。 夏季气温高 , 水分蒸发快 , 又正值杜鹃枝叶旺盛生长期 , 需水量更大 , 除每天早晚浇一次水外 , 还要向叶面和花盆周围喷水 , 提高空气湿度 。 秋冬季浇水要少 , 保持盆土略湿即可 。 不论何时 , 栽植盆如有积水要及时倾倒 , 并松土晾晒 。 受涝害特别严重的 , 要翻盆换土 。
光照 杜鹃耐阴性很强 , 适宜在半阴环境中生长 , 不能忍受夏季强光的照射 。 因此 , 在选择栽植地时 , 以大树下等较荫蔽、湿润、有散射光的地方为宜 。 如果是盆栽的话 , 夏季应将盆花置于大树下 , 以避免强光照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