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鸡冠花立枯病防治


鸡冠花立枯病防治为害症状:鸡冠花发病后 , 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 , 逐渐凹陷 , 边缘较明显 , 病斑扩大绕茎1周时 , 茎部以上干枯死亡 , 一般不折倒 , 故称为立枯病 。 早期不易与猝倒病区别 。 发病初期个别植株白天萎蔫 , 夜间恢复 , 病情扩展较缓慢 , 病程也较长 , 不像猝倒病染病后马上猝倒 。 此外立枯病病部常有不大明显的灰白色至灰褐色蛛丝状霉 , 湿度大时常长出灰褐色或灰白色菌膜 。
发病特点: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 , 且可以在土中腐生2年至3 年 , 越冬后的菌丝恢复活动和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接触寄主 , 引起初侵染 。 发病后 , 病部长出气生菌丝主动接触寄主 , 或通过水流、农具传播引致再侵染 。
发病环境:病菌发育适温24℃ , 最高40℃至42℃ , 最低13℃至15 ℃ , 适宜pH值3至9.5 。 播种过密 , 间苗不及时 , 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000倍液 , 或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 , 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等 , 每平方米2升至3升 。 立枯病、猝倒病混合发生时 , 喷洒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 每平方米2升至3升 。
【【防治】鸡冠花立枯病防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