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的角度有哪些,景物描写角度可分为几类( 二 )



4.细节描写 , 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 , 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

扩展资料:

景物描写的对象 , 概括地说 , 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 , 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 。 具体地说 ,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 。 也可以用绘画用语来表达 , 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

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 。 广义的风景画 , 包
描写按内容分有几种?按角度分呢? 描写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其他人的表现之类的来反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
请看小仲马在《茶花女》中 , 对玛格丽特美貌的描写: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 。 ……当她出现的时候 , 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 , 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 , 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
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细节描写 。 (可以体现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
这是用间接方法描写肖像成功的一例 。 作者意在描写玛格丽特长得很美 , 但没有正面写一句她长得如何美 , 而是通过她“一露面” , 观众就“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和演员们“也对着她望”这些描写 , 就深刻地将她与众不同的美貌表现出来了 。 这样描写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 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 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 , 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 , 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 , 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 , 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 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
4.细节描写 , 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 , 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
扩展资料:
景物描写的对象 , 概括地说 , 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 , 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 。 具体地说 ,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 。 也可以用绘画用语来表达 , 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
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 。 广义的风景画 , 包括人工景物 , 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 狭义的风景画 , 主要是指自然风景 , 如日、月、星、云 , 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 。 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 。
风物画的范围 , 似乎更小一些 , 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 。 较大的如园林 , 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 , 应该有独具的特点 。
【描写的角度有哪些,景物描写角度可分为几类】风俗画 , 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 广义的风俗画 , 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 。 例如 , 可以说《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 。
狭义的风俗画 , 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 。 我们这里所说的风俗画 , 主要指后者 。
参考资料: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 诗歌描写的角度1、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 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 。 在叙事的为主的作品细节描写往往比较多 。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妃子笑”的细节 ,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刘禹锡的《乌衣巷》 , 通过“燕子”的细节 , 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张籍的《秋思》更是平中见奇 , 前三句平平常常 , “意万重”也好 , “说不尽”也好 , 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 , 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 , 然而 , 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 , 使境界突现 , 形神逼露 , 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 , 有点铁成金之妙 。 2、白描 , 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 ,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 更不用曲笔或陪衬 , 而是抓住描写对象 , 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 明快简洁的语言 , 朴素平易的文字 , 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 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3、联想和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 运用巧妙的比喻 , 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 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 , 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构思奇特 , 想像丰富 , 语言夸张多变 , 美丽流畅 。 通过梦境的描绘 , 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 , 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 。 同时 , 也表达了独立不羁 , 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 。 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 , 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和爱好的 , 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 , 这跟“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 , 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 。 4、烘托和渲染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 , 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 , 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 , 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 这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 , 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 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描写——远处峰峦耸立 , 万径纵横 , 然而山无鸟飞 , 径无人踪 , 烘托钓叟的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 , 加强艺术表达效果 , 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 。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 渲染秋江景物萧杀气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