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享参桂散效果如何( 三 )


【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有排卵的正常月经周期, 恢复生育能力, 消除多毛 。 一旦建立了正常的月经周期, 就能受孕, 卵巢也不再产生过多雄激素, 多毛也随之消失 。 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治疗方法如下 。
1.药物治疗
目前PCOS的药物治疗已取代手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治疗的目的主要与患者的生育要求相关 。
(1)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1)口服避孕药(OCP)已作为PCOS妇女的一种传统的可长期应用的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保护子宫内膜、调整月经周期, 通过降低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改善多毛和/或痤疮 。 OCP对于无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治疗方法, 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其可能降低PCOS妇女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耐量, 另外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体重增加、情绪改变、性欲下降、胃肠道反应和乳腺疼痛, 应给予注意 。
2)糖皮质激素 用于治疗肾上腺合成雄激素过多的高雄激素血症, 以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的疗效较好, 因为它们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大, 可抑制垂体ACTH分泌, 使依赖ACTH的肾上腺雄激素分泌减少 。 长期应用注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的可能性 。
3)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是一种醛固酮类似物, 其对酶抑制作用的有效性与醋酸环丙孕酮相似, 故两种治疗效果亦相似 。 同时其具有对抗雄激素作用, 其治疗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竞争性与雄激素受体结合, 在末梢组织与双氢睾酮(DHT)竞争性结合受体, 抑制17α羟化酶, 使T、A减少 。
4)氟化酰胺(Flutamide) 是一种类固醇复合物, 有强效高特异性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 没有内在激素或抗促性腺激素作用, 不能减少类固醇的合成, 但通过受体结合抑制雄激素效应 。 与醋酸环丙孕酮相比, 其治疗后血清雄激素(包括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升高, 但由于雄激素靶器官效应被拮抗, 尽管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 临床表现没有加重 。 长期大量服用有肝损害可能, 另外是否造成胎儿畸形尚无定论, 故服药期间应避孕 。
(2)促排卵药物治疗
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多需要应用促排卵治疗才能妊娠, PCOS的药物促排卵治疗在近50年中有了很大进展, 但部分患者应用常规方法疗效较差, 故选择合适的方案是促排卵治疗的关键 。
1)氯米芬(CC):又名克罗米芬, 也叫氯菧酚, 舒经芬 。 现在一致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首选克罗米芬 。 克罗米芬能诱导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继而促进垂体释放卵泡刺激素, 促进卵泡正常发育 。 卵泡刺激素浓度增高是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排卵的关键 。 克罗米芬治疗能使80%以上病人排卵, 单独使用妊娠率达30%~60% 。 用氯米芬两个最明显的副作用是轻度卵巢增大(13.6%)和多胎妊娠, 其他副反应包括潮热(10.4%)、腹胀(5.5%)和极少的视觉障碍(1.5%) 。 尽管FDA推荐的日最高剂量达250mg, 但临床常用的最高剂量是150mg 。 应尽量采用最小的剂量治疗 。 具体用法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 每天1次, 每次50毫克, 连用5天 。 通常在用药后7一10天出现排卵 。 若治疗1个2个周期无效, 加到每天100毫克, 共5天 。 用药中测基础体温, 观察有无排卵性双相曲线 。 部分患者应用CC治疗无效, 称为氯米芬抵抗, 但目前对氯米芬抵抗的定义不同, 最大剂量150~250mg不等, 连续应用3个周期, 均无排卵反应 。
2)促性腺激素(Gn) 对于CC抵抗的患者, 促性腺激素(Gn)是常用的促排卵药物, 包括FSH及HMG, 目前Gn的制剂多样, 如hMG、尿FSH和重组FSH, 但应用时都存在价格高、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的问题 。 常规方法月经3~5天起始, 每天HMG1支/d或纯FSH75IU/d, 排卵率较高, 妊娠率较高, 但卵巢过渡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 多胎率高 。 目前多采用小剂量缓增方案, 该方法排卵率为70~90%, 单卵泡发育率50%~70%, 周期妊娠率10~20%, OHSS发生率较低0%~5%, 但治疗周期长, 患者费用相对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