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苗木猝倒病发生与防治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为世界性病害,发病率20%~50%,严重时80%幼苗死亡,还林业育苗的一大灾害 。 苗木猝倒病可防可控,本文通过分析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来具体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防治方法还有苗木猝倒病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
症状一是种芽腐烂型 。 播种后出苗前,种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亦称种腐或芽腐,表现为缺苗断垄 。 二是茎叶腐烂型 。 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湿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称首腐或顶腐型 。 三是幼苗猝倒型 。 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快速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也称萎倒或颈腐 。 四是苗木立枯型 。 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称根腐型立枯病 。
病原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 。 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偶尔也见到链格孢菌,常见的有茄丝核菌(镰孢菌中的腐皮镰孢、尖镰孢;腐霉菌中主要有德氏腐霉和瓜果腐霉;链格孢菌中主要有细链格孢 。
苗木猝倒病的发病规律该病害多发生于4~6月,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后也易流行 。 其中主要诱因有: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②雨天操作,易板结,不利于种子萌发;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积水;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⑤播种不及时,过早延长幼苗出土期,过迟遇到高温导致发病;⑥种子质量差、播种量过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发生[3] 。
苗木猝倒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1、选择好圃地,避免积水
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 。 若无新垦山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 。 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适合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 。 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 。 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 。
2、细致整地、挑选土壤
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 。 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cm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 。 为防止心土雨后板结,旱季龟裂,心土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1.5cm为宜 。 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 。
3、土壤和种子要消毒防病
一是用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 。 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 。 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做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 。 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4~6g/m2 。 先将药量称好,然后与细砂土混匀制成药土 。 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cm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 。 二是用黑矾(也称青矾) 。 一般浓度为2%~3%,用量为9l/m2;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配成1500~2250kg/hm2药土 。 三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撒生石灰300~375kg/hm2,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作用[4] 。
4、合理施肥肥料应以有机农家肥料为主,无机化学肥料为辅 。 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 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