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方式分析


园林植物规模与跨地区大发展 , 使得苗木的病虫害发生更加复杂和难以防治 。 且由于无论市政还是公园景区 , 植被都进行了大规模种植 , 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会迅速扩散造成是毁灭性的破坏 。 以往的苗木养护时的防治方法都是用传统的农药配合物理防治 , 不仅成本高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 , 因此必须采用可持续方针综合治理才是良策 。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及发生特点
同人类一样 , 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遇到各种病虫害 。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 , 更重要的是降低园艺植物的质量 , 有时还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 。 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还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 。 由于园林植物品种繁多 , 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 , 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 ,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把握 , 更难以治理 。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是1、精耕细作 , 精品园艺增大了人传病的可能性 。 2、保护地位病原物和虫卵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场所 。 3、高毒农药禁止使用 , 相应的也消减了对虫害的威胁 。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治理策略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项法规治理措施 , 它是指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 , 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 , 防治危险性病、虫、草害传播蔓延 。 植物检疫的任务是禁止危险性病、虫、草害在国际间传播交流;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 , 严格禁止其向未感染地区传播;当有危险性性虫害传入新区时应趁早采取措施将其彻底消灭 。 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有①研究调查 , 掌握国内外疫情 。 ②划分"疫区"和"保护区" 。 ③产地检疫和现场检验 , 要严格实施 , 杜绝后患 。 ④对感染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在发送地点和到达地点进行消毒处理 。 ⑤在抽样检查时如发现可疑的、当时无法确定的检疫材料 , 一定要在隔离的温室或苗圃种植 , 或在室内进行分离培养 , 得出肯定的结论后才能决定处理方法 。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 根据栽培方法和栽培制度的改变 , 通过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的合理应用 , 创造出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 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无病留种田 , 培育无病种苗 。 ②搞好田园卫生 , 搞好田园卫生可以减少多种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来源 , 还可以消除虫害生存环境 , 降低虫害发生 。 ③改善栽培措施 。 改变种植方式 , 加强土水肥管理 , 采取乔木灌木 , 向阳喜阴搭配种植 , 增强环境自我调节能力 。 ④以虫治虫 , 以害治害 。 采用生物防治措施 , 引入天敌益虫菌类 , 有效防止高危病虫害的发生 。
高抗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植物病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 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 , 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在很多病害的综合防治中处于重要地位 。 抗病品种的选育就是在广泛搜集抗病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需要对其加以利用 。 当然也要对抗病品种有科学的认识 , 所谓抗病品种也只是对目标病害是抵抗的 , 对其他病害虫害则不具抗性 , 而且利用不当很可能将陈旧的抗病品种变成感病品种 , 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 因此在利用抗病品种是 , 一定要认真分析病原物的动态 。 合理正确使用优良品种 。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利生物及其产物来控制病原物、害虫的生存和活动 , 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 主要原理是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互保护作用以及诱导植物抗病性等 。 比如引进害虫天敌;引入重寄生病原物寄生致病病原;引入生存竞争能力强的微生物杀死病原物等等 。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有效、成本低 。 因此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也日益受到重视 , 在植物病害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