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一条鞭法是谁提出的,一条鞭法是谁辅佐皇帝


明朝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主要指的是什么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 , 字叔大 , 号太岳 , 幼名张白圭[1]  , 湖北江陵人[2]  , 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 。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 , 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 , 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 史称张居正改革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 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 。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 后迁任内阁次辅 , 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 隆庆六年(1572年) , 万历皇帝登基后 , 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 , 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 。 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 , 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 ,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财政上清仗田地 , 推行“一条鞭法” , 总括赋、役 , 皆以银缴 , "太仓粟可支十年 , 周寺积金 ,  至四百余万" 。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 , 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 , 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 “虽万里外 , 朝下而夕奉行” , 政体为之肃然 。
一条鞭法是谁提出的 因为实施这一改革的前提是清查土地 , 所以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因遭大地主的阻挠而停止了 。 然而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 一条鞭法 , 顾名思义就是简化了赋、役征收手续 。 一是把田赋和繁杂的徭役、杂税合并统一征收;二是把徭役部分地摊入田亩 , 既根据人丁又依照田亩征收;三是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为一条后 , 一律征银 。 田赋 , 除政府必须的米麦仍然交实物外 , 其余以白银折纳;徭役 , 一律实行银差 。 这就肯定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的主导地位 。 一条鞭法 , 上承唐代的“两税法” , 下启清代雍正帝的“摊丁入亩” , 是封建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 。 其作用:(1)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 , 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 ,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 。 它不但限制官吏巧立名目 , 加征赋役 , 而且减轻了农民负担 , 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 (2)它实行赋役折银征收的办法 , 适应和促进了明朝中期后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为交纳银两 , 农民、手工业者必然把大量产品投入市场 , 促进商业繁荣 。 徭役折银 , 农民可自由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 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创造条件 。 (3)它推动了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进步 , 使两税法以来由人头税向土地税转化进程前进了一大步 , 为清初“摊丁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
明代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背景,内容,及对现代赋税的意异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年间首次提出的一种赋税制度 , 其后 , 张居正于万历年间推广至全国 , 成为明代后期实行的赋税和徭役制度 。
“一条鞭法”的提出和推广:
根据《明世宗实录》记载 , “一条鞭法”的首次提出是在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十六年(1537年) , 这一办法在南直隶的常州、苏州等府施行 , 其后 , 在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纷纷推行 , 赋税制度的改革初步展开;到了隆庆年间 , “一条鞭法”的实行地扩大到福建、广东、山东等省 , 为后来张居正推广至全国做了铺垫;万历九年(1581年) , 张居正正式将此法推广至全国 , 成为定制 。 这样的改革之所以出现 , 与明中期的危机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