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一条鞭法是谁提出的,一条鞭法是谁辅佐皇帝( 四 )


即管理太子来往公文兼帝国大学副校长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 升右春坊右谕德 , 成了裕王的回大讲官 , 前程一片辉煌 。 老领导高拱也在啊!再后来 , 严嵩倒台 , 徐阶任首辅 。 再后来 , 徐阶致仕(退休) , 高拱利用徐阶提拔重用的海瑞收拾了徐阶 , 高拱任首辅后 , 张居正早已入阁 , 高拱有识人之能 , 用潘季驯治水 , 用殷正茂打仗 , 用王崇古升宣大(宣府、大同)总督 , 均胜任!高拱把内阁的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儋一一赶走!作为久经考验、胸有大志的老牌政治家 , 张居正下定决心把牛人首辅高拱赶走 。

太监冯保原是司礼监的一员 , 隆庆(裕王)登基 , 他升东厂提督太监兼御马监管事太监 , 冯公公要求进步 , 想做掌印太监 。 前任掌印正好下课 , 首辅高拱竟然不做顺水人情 , 让管仓库的陈洪顶上(与冯保无怨无仇 , 想独裁 , 不想掌印太监太强) 。 不久陈洪下课 , 高拱又扶孟冲上位 , 冯保狂怒了 。 于是张居正和冯公公结成政治同盟 。
隆庆六年 , 皇帝要挂了 , 当高拱气喘吁呀赶到寝宫时 , 皇后、太子朱翊钧、太子生母李贵妃、张居正、冯保到齐 。 遗诏上说:着令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学士辅政 。 第二天 , 第二条遗旨颁布: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退休 , 由秉笔太监冯保接任 。 高拱又犯了个错误 , 在内阁和他以为的战友、实际的政敌张居正及高仪说了句:十岁太子 , 如何治天下?
高拱弹劾冯保 , 把冯保逼上绝路 , 于是冯保在张居正帮助下 , 找到皇帝 , 说高拱图谋不轨 , 把高拱原话改成“十岁孩童 , 如何做天子"!张居正通过皇帝老妈李太后 , 解决了高拱 。 帝国步入张居正时代 。

什么叫“一条鞭法”?是说什么的? 历史背景
编辑

一、背景
中国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 。 其中以里甲为主干 , 以户为基本单位 , 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 , 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 。 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 , 粮指田赋 。 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 , 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 。 这种徭役制的实行 , 以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及地权相对稳定为条件 。 明中叶后 , 土地兼并剧烈 , 地权高度集中 , 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 , 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 , 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 针对这种现象 , 不少人提出改革措施 , 国家从保证赋役出发 , 遂逐渐把编征徭役的重心由户丁转向田亩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货币作用的上升 , 也为推行“一条鞭法”这一变革创造了条件 。
二、内容
(1)清丈土地 , 扩大征收面 , 使税赋相对均平 。
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 , 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 , 才能做到赋役均平 。 仅据部分清丈的结果 , 就增加了土地2.8亿亩 , 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 。
(2)统一赋役 , 限制苛扰 , 使税赋趋于稳定 。
实行一条鞭法以前是赋役分开 。 赋以田亩纳课 , 役以户丁征集 , 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 实行一条鞭法以后 , 全部简并为一体 。 将赋归于地 , 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 , 由政府雇人代役 。 由于赋役统一 , 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 。 因此 , 丛弊为之一清 , 使税赋趋向稳定 , 农民得以稍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