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

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意味着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的“社会单元” , 你的生活中从此多了一个人 , 一切都变得有些不同 。
但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都有这样的感觉 , 两个人已经确定关系成为情侣 , 但却总觉得两人好像少了一些亲密 , 甚至隔着点什么 , 好像始终没有走到对方的心里 。
这种隔阂感让人不安 , 甚至焦虑 , 不知道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
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 , 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本能驱动 , 让你强烈地想要跟对方结合 , 无论是身体还是生活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
能否做到取决于一个人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 。
心理学中对这种能力的定义是关系中 , 个体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到伴侣的资源、视角、和身份认同 , 与伴侣建立内在心理联系 , 将伴侣的自我包含在个体自己的自我中 。
将他人纳入自我的典型表现:
1、对于自我认知的改变 。
心理学认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 理想自我、自我形象、自尊 。
理想自我就是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形象包括身体、性格、社会角色等;自尊指我在群体中的被他人的接纳程度 , 和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
当一个人具备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时 , 在亲密关系中 , 就会将对另一半的认知与自我认知相融合 , 从而改变对于自我的认知 。
因为在亲密关系中 , 你可以感受、体验对方的视角、资源、身份等等 , 原本的自我被拓展 。
自我变成了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形象不只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 还会加入对方的想法;而自尊也会发生改变 , 变成我们在群体中的被接纳程度 。
总之你对自我的思考 , 会把对方也考虑进来 , 不再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
2、能够拓展自我边界 。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边界的 , 边界随着两人关系的深浅而改变 。
亲密关系中 , 两个人感情不断的深入 , 认知不断的融合 , 会使两人自我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
人们常说的“夫妻相”就是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 , 会相互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行为 , 导致将对方的表情、行为与自己的身体表征相融合 。
自我与伴侣之间的边界感越模糊 , 相似性越强 , 两个人的幸福指数就越高 。
自我与伴侣边界的不断模糊 , 能够增加两个人的信任、理解 , 从而建立理想的亲密关系 。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这种想象 , 一个男生恋爱、结婚之前不修边幅 , 特别懒 , 邋里邋遢 , 当他找了一个特别爱美、喜欢干净的女朋友后 , 他也变得越爱越爱美、越来越干净利索 。
这是因为他具备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 , 并且因此而改变了对自我的认知 , 并且拓展了自我的边界 。
所以生活中我们看那些感情好的夫妻 , 会觉得随着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增长 , 他们在行事作风上的表现越来越像 。
将伴侣融入自我才能建立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 , 反之 , 如果双方或是一方无法做到 , 那么对于关系很难有归属感 , 很容易破裂 。
只有双方都能将对方纳入自我 , 两个人才能相互依存得更加紧密 , 才能成为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并且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总觉得自己跟伴侣之间有隔阂 , 那么你们两人一定是有人缺乏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 。
首先要客观地评价两人的关系 , 两人之间是否融合程度过低 , 有些人因为性格或是成长经历的原因 , 内心拒绝亲密 , 即使在亲密关系中也很难与伴侣共享身份认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