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王杨卢骆是谁,王杨卢骆最早出自谁口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都是谁?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 简称“王杨卢骆” 。

其中卢、骆长于歌行 , 王、杨长于五律 。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 , 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 , 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 他们的诗歌 , 从宫廷走向人生 , 题材较为广泛 , 风格也较清俊 。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 , 音调铿锵 。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 。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 , 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 , 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 , 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 。 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 , 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 , 则以骆为首 。 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 , 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
古诗网《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是谁? “王杨卢骆当时体 , 轻薄为文哂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灭 , 不废江河万古流 。 ”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一首 。 后两句在文革期间 , 常被造反派的才子 , 用来批判对手 。 第一 , 解气 , 第二 , 顺口 , 第三 , 显得有学问 , 所以很流行 。 可杜甫的原意 , 却没有什么政治 , 倒是很文学的 , 目的在于探讨诗歌的创作理论 。 因此 , 后人也称这六首诗为《论诗诗》 。 杜甫认为 , 这四位初唐诗人的作品 , 是那个特定的文学环境下的产物 , 也是只能在那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初期出现 。 后人在研究这些方兴未艾的作品时 , 切不可以背离时代背景 , 罔顾客观条件 , 而“轻薄为文” , 来哂笑前人的 。 王杨卢骆这四个字 , 谁前谁后 , 不是杜甫排的 , 估计他对此不感什么兴趣 。 只有那些没出息的 , 很无聊的 , 很委琐的 , 已经混什么名堂 , 但又不安于位的三流或四流文人 , 才掂斤播两于名次前后 , 座位高低 , 才偷偷摸摸于暗箱操作 , 塞进私货 。 杜甫论李白 , “白也诗无敌” , 一句话就完了 。 要放在这班货色手里 , 肯定还要加上一句 , “稍稍逊色我” 。 所以 , 凡文学排行榜 , 都是一种小人行为 。 因为 , 好与坏 , 不用比 , 好与好 , 无法比 。 李白和杜甫 , 谁更好些?《蜀道难》、《将进酒》和《三吏》、《三别》 , 孰分高低?宋人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一书中 , 说得再透彻不过 。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 , 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 , 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 , 太白不能作 。 ”所以 , 那些企图在排行榜上来月旦 , 来雌黄者 , 无不怀一己之私 , 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 王杨卢骆 , 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排行榜 。 文人是敏感的 , 而文人又是小心眼的 , 当过盈川令的杨炯 , 便酸不溜丢的 。 据《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 以文词齐名 ,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 , 亦号为‘四杰’ 。 炯闻之 , 谓人曰:‘吾愧在卢前 , 耻居王后 。 ’当时议者 , 亦以为然 。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 。 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 , 有绝尘之迹 , 固非常流所及 。 炯与照邻可以企之 , 盈川之言信矣 。 ’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 , 酌之不竭 , 既优于卢 , 亦不减王 。 耻居王后 , 信然;愧在卢前 , 谦也 。 ’” 那时的文坛 , 和今天也差不多 , 面临着整个社会由乱而治 , 由衰而兴的转型期 。 宋祁著《新唐书·文艺列传·序论》中说:“唐有天下三百年 , 文章无虑三变 。 高祖、太宗 , 大难始夷 , 沿江左余风 , 纟希句绘章 , 揣合低昂 , 故王(勃)杨(炯)为之伯 。 ”隋陈的绮丽风格 , 已经过时了 , 盛唐的雄大气象 , 还没有开始 , 在这青黄不接之际 , 初领潮流 , 唱出先声 , 蜕变文风 , 一新耳目的王杨卢骆 , 便成了风靡朝野 , 上下追捧的明星 。 人 , 红得太快 , 名 , 来得太易 , 钱 , 来得太多 , 电视、报纸、网络、媒体 , 露得太多 , 其浅薄的方面 , 其负面的因素 , 其阴暗的心理 , 其卑劣的本质 , 也就加快凸现出来 。 嫉妒 , 是一种能够煽动起仇恨的情绪 , 而文学上的嫉妒 , 更是一把双刃剑 , 害人之外 , 还害自己 。 因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 , 开始感到别人比自己强了 , 感到受到威胁了 , 感到中气不足了 , 感到好日子无多了 , 感到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 那一把嫉妒之火 , 就会在心中燃烧起来 。 中外古今 , 凡文学家的妒火出现之时 , 也是他创作衰弱之时 , 这是一个铁的定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