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大全】赤转绿蕙涵碧梅探讨


赤转绿蕙涵碧梅探讨春暖花开 , 风和日丽的4月 , 正是一年四季在于春的美好时光 。 余有幸应江苏省首届蕙兰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 , 去世界陶都、名城宜兴 , 参加蕙兰博览会 。 【【花卉大全】赤转绿蕙涵碧梅探讨】我尽管年岁已迈 , 然玩兰赏兰童心依故 。 我和老伴 , 包上专车 , 费尽全力 , 细心照护 , 带上自己栽养多年心爱的关顶 , 秀字 , 涵碧 , 仙绿四盆蕙兰 , 于4月11日下午到达宜兴 。 受到组委会兰友的热情接待 , 自不言说 。 花送展场布展 , 新老兰友相聚 , 畅言别情 , 共叙兰事 , 更是情兴倍增 。 谢谢全体组委会的兰友 , 用辛勤的劳动 , 给我们营造了如此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 在兰博会期间 , 也有一些品种 , 还可共同讨论共同审辩 。
我们参展的四盆惠兰 , 养护功夫 , 是参展兰友有目共睹的 , 就不再说了 。 事出一盆蕙花的评赏 , 我有一盆蕙兰 , 标名涵碧梅 。 当时就有好兰友对我说:老汤你胆真大 , 敢标涵碧 , 涵等梅的小花柄应该是净绿的 。 胜利大荷也就存世了 。 言下之意 , 涵碧梅现已绝种 。 此言我并不在意 , 我认为是开玩笑而已 。 然在评奖以后 , 认为我标名有误 , 应是崔梅 , 不能评奖 。 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 在这里我先声明一下 , 我们意不在得奖 , 得不得奖不是我们的争点 , 主要的是我们查阅了我们所能有的古今兰著 , 四年艰辛的评审 , 得出此花应是涵碧梅的结论 。 此花是我们五年前 , 从兰友处以崔梅引进 , 引进时我家就有崔梅 , 那么 , 又为何要引进呢?因当时此花正放花 , 我们看了此花头圆 , 边聚 , 瓣短阔 , 色翠、舌大分巢 。 都与崔梅有异 , 所以我们引进 , 再认真审视 。 此花同我家崔梅都是特大草 , 叶长都在60厘米以上 , 同样的环境 , 同样的条件 , 同一个人养护 , 同样都无一点病害 , 而且 , 两花都能每年应时开花 。 我是个马虎人 , 也有点迷信著书立说的资深兰家 , 所以我曾以此花开品比崔梅好 , 且查阅了《兰苑记事》一书 , 有新老崔梅之说 , 我曾撰一文《新崔梅和老崔梅》 , 在《兰》杂志上发表 , 我老伴高俊茹一直认为欠妥 , 和我有争议 。 有时甚至争得家中气氛不和 。 现在通过四年认真的、艰辛的审视 , 从花苞出土的形状 , 颜色 , 到小排铃、大排铃的形状 , 直至开花的初开期 , 盛开期 , 后期 , 都对两花做了认真、细致的观察 。 确实此花与崔梅不同 。 特别使我服气的 , 今年两花都处于小排铃开始 , 我老伴将花朵剥下来看内状 , 两花的舌和捧截然两样 , 我服了 。 老伴对兰花评品审视的态度 , 比我严谨多矣!
既然此花与崔梅不同 , 我们何以确认为涵碧的呢?因为当今出版的兰书较多 , 我认为最能作为标准的有两本书(此观点不一定正确) 。 一本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 沈渊如和沈荫椿父子所著的《兰花》 。 沈渊如有中国一代兰王的美誉 , 他种兰花 , 浇水 , 施肥 , 分苗......都是自己亲自动手的 , 所以他审花、评花最有发言权 , 也最具权威性 。 他是这样描述“涵碧”的 。 涵碧梅赤转绿壳类梅瓣 。 特征:三瓣短阔 , 头圆 , 边紧 , 瓣厚 , 分巢半硬捧(基部微合) , 龙吞舌 , 花葶细而高 , 流传不多 , 由于花容端庄 , 秀丽 , 被视为蕙兰中杰出品种之一 。
还有一本书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 那就是被中国兰界视为经典之著的《兰蕙小史》了 。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 涵碧梅民国戊午春 , 绍人刘德林出 , 三瓣短阔 , 聚边 , 肉厚 , 分巢半硬捧.背微合 , 龙吞舌 , 干细高二尺余 , 色如碧玉 , 苍翠鲜艳 , 赤转绿蕙中无上妙品也 。 此花出身与翠蟾相仿佛 , 不过有赤绿之异矣!开品则胜翠蟾 。 九峰阁购得时 , 蕊长仅寸余 , 因水色极佳 , 爱不忍释 , 故以昂价始能成议 。 又在书后照片小序上写道:此花系绍人刘德林所得......同时花开十五萼 , 因秆过高 , 摄影恐花太小 , 故剪去八萼 , 戊午三月(翻拍原照) 。 我们据此两本书上的描述 , 将此花认真对照 。 再把此花实物和两书上的照片 , 再认真仔细对照 , 确无不同之处 , 因此 , 我们认为此花就是涵碧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