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步法-猫步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基础

拳术各有其门派特点,作为内功拳的陈式,如果不懂得它的内功,并不把它着实练好,要想走出符合要求的拳式动作是不可能的 。
陈式内功的练习需循序渐进 。 在练功初期,切忌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 否则不仅不利于长功,而且还可能走火入魔,练坏身体 。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了解练功的规律,从静坐入手 。 静则心平气和,志正体直,思绪清静 。 练习内功就是在“静”字上悟妙旨 。 通过“静”以养其胆,胆足则气壮,胆不足则精神疲惫,动作散漫 。 况且太极拳是以柔克刚,以安祥的态度克敌制胜 。 所以,欲得其安,必先能定,欲得其定,必先能静 。 由此可得求静之妙 。
初习静坐,意念很难集中,一闭眼就千头万绪,杂念丛生 。 需要一段时间的静修 。
陈式太极拳静坐的练习方法是心平气和,先把情绪安定下来.然后宽衣解带,身心放松,正身端坐,双目微开.露一线之光,目光注视鼻尖,意守丹田,心神缠绵在小腹中:先从口中吐出一口浊气,再由鼻孔吸入清气.呼气时腹部自然松下.吸气时腹部微微吸进.如此接呼稍快、吸稍慢.呼尽吸足的节律.3 呼3吸.将腹内的浊气完全吐尽 。 再通过数息“从1到10,反复数之”;以收其散乱之心,即所谓“摄心在数,使心勿乱”.当专心于数.杂念不生之时.则止勿数,任其自然 。
静坐的姿势,采用端坐或盘膝或通常坐法均无不可,但必须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周身松开,舌抵上腭,左掌之背叠于右掌之中,贴近小腹.轻轻放在腿上 。 静坐时间可安排在早晨起床后及临睡时各进行一次 。 如果有空闲时间,则可以随时练习,时间长短不限 。 坐到好处时,周身内外都非常舒适.口中舌下有津液涌出,咽之甚甘 。 只是初学时,四肢很不舒眼.杂念很难克制,只要长期坚持,自然能消失 。 如此.一旦元气产生,便可练习行气 。 行气时应身心放松,呼吸自然,意念适中 。 再以意引气,由丹田(肚脐处)降至会阴,由尾闾上行,沿督脉经玉枕,绕百会,过前额、人中,再由舌接入任脉,沿心窝下行入丹田·随呼吸升降,.周而复始 。 练到一定程度,任督沟通,百脉皆开,周天形成,不仅自身内气运用纯熟自如,动作敏捷灵活,发力迅猛沉实,即使对方体内之气或升或降,或前或后,也都能用手感知 。 即拳论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 "
经过以上静坐阶段的练习,身体内上下肢气脉已贯通并获初步效果 。 接下来,再结合太极拳的八门五 步进行训练 。 具体方法如下:
棚:一手五指自然松开,手臂弯屈成半弧,前臂轻轻接住对方,由下向前上方提起,成弧形平架体前,即为棚 。 练功时,以意引气由下丹田(会阴)起随手臂上棚而沿背后督脉上行至上丹田、(双目间玄关)发出棚劲 。 于拳而论,棚劲是最基本的,贯串始终 。 只要棚劲在,则我全身精气神皆聚,使敌无隙可乘 。 所以无论太极拳要求多么松柔,棚劲均不丢 。
捋:两脚前后自然站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假设对方用左臂挤我,我则用右手轻轻按住对方左肘,左手采对方左腕,身后坐,胯内收,腰左转,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将对方引向我左后方,为捋 。 练功时,意守于玄关祖窍而回吸,手自然配合而捋回身前,发出捋劲 。
挤:两脚前后站立,前腿侧手臂屈成弧平于胸前,后手轻按于前臂内侧和手腕处,而后,两臂匀速沿抛物线向前挤压,同时重心前移成弓步,即为挤 。 练功时,意移夹脊穴,以意引气,通过双肩双臂在胸前环抱成球向对方挤出,手随之而挤出,发出挤劲,挤劲如水浪掀起而又落下,外柔内刚,有以柔克刚之 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