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飞时雪满城

作者:黎荔
柳絮飞时雪满城
觉得春天的时间,都是通过柳枝悄然传递的 。 不经意之中,忽然就会看到时间发芽,一转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四月柳絮飞舞,恰似雪花飘飘 。 柳絮虽然像雪花,但比雪花不安分许多,蒙蒙乱扑行人面 。 这种细小的絮状纤维,附生的茸毛,容易被人们吸入体内 。 大多数人接触到柳絮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飞絮总是惹人烦忧 。 走路的容易眯眼,过敏的全身不舒坦 。 但是,如果你对柳絮不过敏,就会觉得仿佛在一场绵软轻盈的飘雪中行走,如一阵悠悠柔柔舒舒缓缓的旋律来自天堂的某个角落,当它端飘飘然地降临到这个尘世,顿时,满眼满耳都是春光无限、草长莺飞的好景致,你甚至可以嗅到一丝芬芳的花香 。
当柔柔的清风吹拂着枝桠,那些白色的精灵纷纷扬扬,从树桠上摇曳、勃发,漫天春花飞舞 。 一夜间,地上,草丛里,屋顶上,马路边都盛满了 。 月光下,荡漾着水波的湖面和流动的沟渠中,触目皆是,粘连成团 。 抬头望着天空,那些薄如烟霞的“雪绒花”打着旋涡,忽上忽下,蒙蒙柳絮,舞于晴空,这是一幅何等立体的迷人春景图啊!春风浩荡,飞花扑面,真是春深如海,既浩大又灵动,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力量,既柔情万种又奔腾热烈 。
柳絮飞时雪满城
想起《红楼梦》第七十回,黛玉重建桃花社时,钗、宝、黛、湘、探春、宝琴等咏柳絮 。 曹公既借咏柳絮结住诗社故事,隐喻着离散,寄寓着分别,也展示了人物个性,暗藏着人物命运和情节走向 。 少年时代,只爱其中林黛玉所写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 一团团,逐队成球 。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伤春多愁的少女时代,嗜读红楼,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时常吟咏这首《唐多令》感受那一种柳絮飞、风不羁、柳花乱的女儿情怀 。 林黛玉的这首的《唐多令》充满了“缠绵悲戚”之情怀 。 林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 。
今日听刘珂矣的《风筝误》,悠然想起以往忽略的薛宝钗的柳絮词,默默吟诵,似有所悟 。 小说中,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 。 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 。 ”她原来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 与姐妹们咏柳絮的低回哀怨之情不一样,宝钗这首词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所以在一片悲凄中唱出了昂扬之调,并被评为第一 。 从宝钗的角度看,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一致;从《红楼梦》作者的意图看,似乎是让她乐观一阵,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让她失望 。 即先让她“登高”,然后再让她“跌重” 。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无根的柳絮飘上青云又怎么样呢?能永远留在天空中吗?最后还是免不了“随流水”,“委芳尘” 。
下面就是薜宝钗的那首《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
蜂团蝶阵乱纷纷 。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
韶华休笑本无根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柳絮飞时雪满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