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 太极拳的由来( 二 )


三、王宗岳传给陈家说
清乾隆年(1736-1795)前后 , 山西省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 名叫王宗岳 。 此人从黄帝和老子的书到兵书 , 样样皆通 , 还会巧妙地使枪和刀 , 他还写了一篇被太极拳研究家视为珍宝的《太极拳谱》 。 据记载 , 王宗岳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到过河南洛阳 , 并在乾隆六十年在河南开封居住过 , 以教书为业 。 王宗岳住过的洛阳和开封两地之间流着一道黄河 , 但和陈家沟一样都属于河南省 , 相距极近 。 王宗岳写的《春秋刀残谱》和陈家沟传下来的《陈沟春秋刀谱》相同 。 另外 , 王宗岳写的《太极拳谱》中的“打手歌”和陈家沟传下来的“打手歌”一节也相同 。 这两件事更加有力地证明王宗岳确与陈家沟有过交往 。 但从另一方面看 , 酷爱武术的王宗岳听说陈家沟盛行练拳 , 也可能去陈家沟学拳 , 或者陈家沟原有的拳法经王宗岳加工而变得更加精巧 。 这些情况也是可能的 。 对这个问题 , 中国唐豪认为是“陈家沟传给王宗岳”的 , 而徐哲东则认为是“王宗岳传给陈家沟”的 , 两人的说法正好相反 。 推测王宗岳住在洛阳可能访问陈家沟 , 是乾隆五十五年前后的事情 。 而根据记有陈家沟历代先人的《陈氏家乘》和《陈氏家谱》 , 陈家沟在当时却早已经在传授拳法和武术 , 这是有录可查的 。
四、陈王廷创始说
唐豪关于陈家太极拳的起源提出了他的看法 。 他认为陈家太极拳是陈家沟九世陈王廷研究了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收录的拳法三十二势图解以后 , 又吸收了道家的《黄庭经》一书中的呼吸法而创编的 。 这个说法的根据如下 。 第一个根据是:传到陈家沟的拳法(包括太极拳) , 与戚继光《拳经》中的拳法图、名称和歌诀大多完全相同 。 如果说是陈卜创始了太极拳 , 那么陈卜是早于戚继光百数十年的人 ,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当然应该有所记载 。 《拳经》是从当时中国著名的十六家拳法中选出优秀的拳技而编写成的 , 此书并非只登载一个门派的拳法 。 因此 , 陈家拳法与《拳经》相同 , 证明陈家是从《拳经》吸取的 。 第二个根据是:陈王廷在陈家沟还留有一首长短诗 , 诗中还提到了造拳的事 。 “叹当年 , 披坚执锐 , 扫荡群寇 , 几次颠险 。 蒙恩赐 , 枉徒然 。 到如今 , 年老残喘 , 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 。 闷来时造拳 , 忙来时耕田 , 趁余闲 , 教下些弟子儿孙 , 成龙成虎任方便 。 ” 另外 , 《陈氏家谱》记载:“九世陈王廷 , 又名奏廷 , 明末武庠生 , 清初文庠生 。 在山东称名手 , 扫荡群寇千余人 , 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 。 ”这段记载 , 与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序中所说的却正好相反(参见上文“陈卜创拳说”) 。
五、陈家沟的武术
唐豪关于陈家太极拳的起源提出了他的看法 。 他认为陈家太极拳是陈家沟九世陈王廷研究了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收录的拳法三十二 传到陈家沟的武术的种类 , 从《陈氏拳械谱》中可以看出 。 《陈氏拳械谱》至今已发现了四种 , 分别为“两仪堂本”、“文修堂本”、“三省堂本”和陈子明汇编本“ 。 其中 , “三省堂本”被唐豪收在他著的《戚继光拳经》一书中发表了 , 其余三种被徐哲东收在他著的《太极拳考信录》中 。
根据《陈氏拳械谱》所载 , 陈家沟有下列武术 。 一、拳法 1. 头套拳(十三势) 2. 二套拳 3. 三套拳(大四套拳) 4. 四套拳(红拳·太祖下南唐) 5. 五套拳 6. 长拳(一百单八势) 7. 炮捶(二套炮捶、十五炮走拳) 8. 短打 9. 散手 10.挤手(练法、成法) 11.略手 12.摅手 13.三十六滚跃 14.金刚十八拿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