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 茱萸的含义

茱萸的含义:对亲朋好友的怀念、辟邪 。 按我国古人的风俗 , 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 , 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

茱萸名称的由来
茱萸的名字也是来自于一个传说 , 相传 , 在春秋战国时期 , 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 。 有一年 , 吴国将“吴萸”药材献给楚王 。 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 , 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 , 令人将其赶出宫去 。 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 , 将其接回家中劝慰 。 吴国使者说 , 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 , 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 , 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 , 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 , 故而献之 。
次年 , 楚王受寒旧病复发 , 群医束手无策 。 朱大夫将吴萸煎熬 , 献给楚王服下 , 片刻止痛 , 楚王大喜 , 询问原因 , 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 。 楚王听后 , 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 , 一面命人广植吴萸 。 几年后 , 楚国瘟疫流行 , 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 , 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 。 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 , 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 , 改称“吴朱萸” 。 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 , 正式取名为“吴茱萸” , 并一直沿用至今 。
茱萸——辟邪之物
在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 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 , 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 。 重阳这一天 , 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 , 佩带身上 , 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 , 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 。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 , 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 。 一日 , 费长房对桓景说 , 九月九那天 , 你家将有大灾 , 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 , 里面装上茱萸 , 缠在臂上 , 登高山 , 饮菊花酒 。 九月初九这天 , 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 , 傍晚回家一看 , 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 , 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 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
各时期的重阳代表物
【茱萸 茱萸的含义】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 ,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清代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 , 以招吉祥” 。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 宋代 , 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但是在宋元之后 , 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 。 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 , 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 , 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 , 祈求长生与延寿 。 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茱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