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水产养殖复工忙“虾兵蟹将”强势回归

本文转自:闽南网
位于泉港区后龙镇的金腊养殖场、鸿兴海藻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帮助和企业自救下, 有序步入正常生产轨迹 。 近年来, 后龙镇做足“海”文章, 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
凌晨五点, 天还未亮, 但在金腊养殖场里却是一片忙碌景象 。 工人们身穿连体皮裤, 头戴照明灯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 拉网、收笼、清网、捆绑、挑货, 工人们熟练地捕捞一笼一笼的虾蟹 。
兴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明介绍, “金腊养殖场总面积约950亩, 总的是养梭子蟹、花蛤(美国蛤)、虾(九节虾、白丁虾)这类 。 一般下苗时间是6月份开始下苗、8月份开始下苗, 这些都是下苗季, 一直下苗到10月份 。 元月开始收成, 这段时间(3月-4月)是收成的季节 。 去年总产值2500万元左右 。 ”
陈春明是金腊养殖场承包公司泉港兴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股东之一, 自2021年6月起承包了金腊养殖场, 享有养殖池的生产经营权 。 今年疫情刚好碰到收成季, 货出不去、人进不来, 销往福州等地的虾蟹受阻, 当地餐饮行业暂停营业, 本地供应链也断了, 这让陈春明等人一筹莫展 。
兴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明说道, “受疫情影响, 收成的时候餐饮行业全部停业, 人没办法出去, 货也运不出去 。 ”
【泉港:水产养殖复工忙“虾兵蟹将”强势回归】
泉港:水产养殖复工忙“虾兵蟹将”强势回归
得知情况后, 后龙镇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实际困难 。
后龙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坚说道, “为保障疫情期间水产养殖稳定和市场供应充足, 我镇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对接区农水局进行协调, 为金腊养殖有限公司开具饲料、水产品运输通行证, 确保对外销售和生产所需饲料运输通畅, 同时帮助企业联系对接客户, 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为鲜活产品开辟‘绿色通道’, 维护好产品正常流通秩序 。 ”
在政府帮助和企业自救下, 养殖场挽回了一点损失, 但上半年公司经营仍处于亏损状态 。
兴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明表示,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慢慢地复工, 步入正轨 。 接下来想尽一切办法再把养殖场做好 。 ”
陈春明也深知, 水产养殖行业能丰收就是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现阶段更为重要的不是停下来, 而是向前看 。 再过2个月左右又到了下苗的季节, 公司又要开始新的忙碌 。
兴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明说道, “下阶段我们想把这个池重新再整一下, 整完让它晒一个月, 然后再放新苗, 期待明年能丰收 。 ”
金腊养殖场早年由后龙镇6个村各自分区域生产, 效益不高 。 2002年开始, 后龙镇引进有资质的养殖公司对养殖场进行有偿租赁,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年产值可达1700万元——2000万元, 从土地合作到资源开发, 让村集体“钱包”鼓了起来, 也增加了部分村民的收入,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
金腊养殖场的华丽转身是后龙镇乡村振兴向前迈进的写照, 接下来, 后龙镇将继续做好“海”的文章, 做优金腊养殖品牌, 加大海带、紫菜、海蛎、鲍鱼等养殖业帮扶力度,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链, 打响后龙海产品名优品牌 。
后龙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坚表示, “下一步, 我镇将持续关注受疫情影响个体农户和企业情况, 做到靠前服务、主动作为, 精准对接农户和企业的需求, 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的同时, 将积极探索特色渔业经营思路, 依托金腊养殖场打造乡村振兴研学特色品牌, 推动文旅与教育、渔业、农业的深度融合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