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的尽头

作者:黎荔
人行道的尽头
【人行道的尽头】1969年 , 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摇滚乐队——英国披头士乐队(TheBeatles)的四名成员:JohnLennon(约翰-列侬)、PaulMcCartney(保罗-麦卡特尼)、GeorgeHarrison(乔治-哈里森)以及RingoStarr(林格-斯塔尔) , 在他们的第11张专辑《AbbeyRoad》的封面拍摄时 , 选择排成一排 , 帅气地走过录音室外的一条人行横道 。 这张四人一组横穿人行道的封面照 , 那么独特而富有魅力 。 四人步调一致的身影 , 好像是一个有无尽能量的小宇宙 。 在这之后 , 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们都争相来到这条路进行模仿和拍照 。 这条人行横道成为了英国的音乐圣地 。 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打卡 , 重走披头士的青春路 , 感受着来自这群摇滚天才们的遗泽余韵 。 在艾比路上开车 , 司机要十分的耐心 , 因为无论春夏秋冬 , 艾比路的人行横道上 , 永远会有不同的人们在做和披头士当年同样的姿势 。 2010年 , 英国政府把这条举世闻名的人行横道--英国伦敦北部艾比路录音室(AbbeyRoadStudios)外的人行横道 ,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景点 。
我觉得 , 这张在录音棚外过马路的专辑封面照 , 之所以成为了披头士最著名的一张照片 , 在于最为概括性地呈现了披头士乐队的特征 。 他们是一个不可能分割的整体 , 他们每个人都年轻英俊、天资过人 , 但他们每个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聪明的约翰 , 浪漫的保罗 , 神秘的乔治 , 还有随和的林戈 , 这样的四人组合无疑让乐队的能量爆棚 。 在照片中 , 他们并排以相似的步伐与姿势 , 自左向右横过马路 , 但又各有各的发型特色、服饰风格与肢体语言 。 约翰·列侬一身白衣 , 走在最前面;林戈·斯塔尔一袭黑衣;乔治·哈里森身穿脏兮兮的衬衫和长裤;麦卡特尼则身穿黑色西装 , 是四人中唯一光脚的人 。 不过 , 有一点我觉得如同命运谶语 , 那就是:他们的行走 , 无论前或后 , 无论快或慢 , 都是方向一致地 , 穿过了车水马龙的大街 , 走向了人行道的尽头 。 在人行道的尽头 , 那是大街结束的地方 。 他们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过了人行道 , 如同一队骑兵纵马越过湍急的河流 。 要知道 , 《AbbeyRoad》可是披头士的最后一张专辑 , 这张专辑发表以后 , 约翰·列侬便宣布退出了披头士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 其实在巡演的末期 , 披头士之间就已经开始有了争议 , 到了1968年 , 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呈现公开化的局面 , 列侬和小野洋子的恋情进一步恶化了成员间紧张的关系 。 四人的关系已恶化到难以弥合的地步 。 原本他们考虑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拍专辑封面 , 但由于关系恶化 , 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 改为在离工作室近一点的地方拍摄 , 将他们曾经分享过的一切收入其中 。 最后一张专辑封面 , 他们头也不回地走过了人行道 , 他们最后消失在何方?记得约翰所说:“一个人做梦 , 就只是梦;一群人一起做梦 , 就是真实 。 ”那个真实的梦 , 后来消逝在何方?他们都已经被风带走 , 从此散落在天涯 。
人行道的尽头
如此说来 , 人行道的尽头 , 代表了披头士时代的结束 , 蛮让人伤感的 。 关于人行道的尽头 , 我想到了在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 还有这样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解释 。
“五年前一个秋日夜晚 , 落叶纷飞之际 , 他们两人在街上漫步 , 走到一个没有树木遮蔽的角落 , 月光下的人行道白灿灿的 。 他们驻足 , 相视而立 。 在一年两度的季节交替的时分 , 那是一个充满着神秘的兴奋的凉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