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指导 对传媒工作者的心理调适

传媒工作者直接出现在灾难的第一线,他们直接面对灾难 。他们的心理同样承受刺激,会出现一些问题 。
一、对传媒工作者的心理调适
(一) 身体方面出现的问题
1、 面对灾难产生剧烈呕吐感 。
2、 手脚感到冰凉浑身发抖 。
3、 呼吸困难,大脑一片空白 。
4、 心跳加剧 。
5、 感觉头晕眼花 。
(二) 心理方面易出现的问题
恐惧、沮丧、悲哀、烦闷 。
(三) 传媒工作人员出征前应做好的工作
1、 出发前自己一定要给自己打气,增加信心 。
2、 注意保证饮食和休息 。
3、 将亲人的东西放在身边给自己坚定信心 。
4、 适当的时候放松自己,和同事互相鼓励 。
5、 坚定自己的报道是观众需要的 。
6、 不管自己多忙都要和亲人联络 。
(四)将采访转换成心理疏导
无论是亲历者还是救援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 。媒体工作者如果不加节制地采访,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一部分人的心理危机 。应将危机救助措施的报道,变成增加人们心理应激基本常识的报道 。
媒体有必要在采访的时候,适当地转换地方式,巧妙地将揭疮疤式的采访活动变成一次心理疏导 。
其实,采访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疏导过程 。媒体采访人员不应让当事者一遍遍讲述自己被压在废墟里时的感受,而应陪着受害者特别是孩子,拉一下家常,不但能照样“套”出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 还能化解他的一些应激心理反应,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而对于一些成年亲历者,记住更必须提醒他们去回忆灾难到来时的情景,只须静静地听他们叙述和哭泣即可 。可受到心理重创的受灾同胞来说 , 倾诉和哭泣就是减轻心理问题的良方,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倾诉的对象,从采访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目的来看,听他们倾诉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
(五) 现场回来后自我心理调适
1、 尽量让自己不去接触有关灾难的任何消息 。
2、 可以适当地进行聚会活动 , 但不要太累 。
3、 可以找个时间读一些描写景物的文章让心情放松 。
4、 选择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在夜晚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促进睡眠 。
5、 通过按摩或者沐浴放松心情 。
6、 寻找时间学习茶艺或者阅读诗词等传统中国文化 , 促进心情平和,减少恐惧 。
7、 在亲友的陪伴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旅游,放松身心 。
8、 进行一定体育锻炼 , 促进睡眠 。
9、 通过体育锻炼或其他方法,把压抑在心中的沮丧、委屈宣泄出来 。
二、对传媒受众的心理调适
人民群众的心理在这次大灾难中也受到影响,传媒不断的、重复的灾难报道,使很多人的心情变得焦虑暴躁,感觉灾难就在身边,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 。
(一) 心理反应
1、 看到了太多悲惨的画面或者报道,情景总是在头脑中不断浮现,害怕死亡 , 整天处在感动、悲伤、恐惧甚至焦虑的状态里 。
2、 想不停地找人说话,而且聊的都是关于灾区的事情 。
3、 对现有的工作、生活,或以前所需要奋斗的理想目标等,产生了失望和坏情绪 。有负罪感,想要为灾区做点什么……
(二) 自我心理疏导
1、 学会暂时转移注意力,少看报道,尽量离开信息源,避免再度接触悲惨的情景,降低接受刺激的频率 。比如,看一些书籍 , 如诗歌、散文 。
2、 多关注正面积极的信息,看到事情乐观的一面,学习认识一下人生,面对变化无常的人生,学会去珍惜身边正在拥有的东西 。
3、 敞开心扉,相互倾诉,宣泄情感,面对灾难后人性的震撼学会感恩 。
4、 调整生活工作节奏 , 放松情绪 , 放下从前的匆忙 , 思考一下人生的真谛 。
5、 渐渐地恢复正常的生活环节,哪怕每天只带入一个小小的细节,面对灾难学会直面以对 。
【灾后心理指导 对传媒工作者的心理调适】6、 相信只要团结就一定会战胜所有困难,不要一味沉陷在悲痛中,学会化悲痛为努力生活的动力,力所能及地为灾区作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