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产后缺奶的原因有哪些

生完孩子后,有不少宝妈会出现奶水不足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导致产后缺奶的原因有哪些?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

导致产后缺奶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插图
实现母乳喂养是每一位妈妈的心愿,尽管高达70%的女性误认为哺乳会导致乳房变形,但依然义无反顾坚持哺乳,在此向伟大的老母亲们致敬!
当然,哺乳期也会显现出诸多问题 , 如:产后为啥突然没有奶水了?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喂养宝宝?产后缺奶该怎么追奶?下面就跟着小康君看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吧~
哺乳期奶水突然减少怎么回事?
哺乳期奶水突然减少有很多原因,比如出院后环境改变,心情不好、身体疲劳,精神紧张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奶水 。
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暂时性母乳供应不足”,又称“暂时性哺乳期危机” 。通常发生在产后3个月内,有的稍晚些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压力太大:出院后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和照料孩子过于疲劳,精神紧张,或对母乳喂养始终缺乏信心及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支持不够;
刻意减肥:现在许多年轻女性为追求身材苗条,把正常的主食几乎都减掉 。
其实这样会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严重缺乏 , 如果在怀孕的前一年身体恢复不到正常水平,那么乳汁缺乏症就在所难免了 。
乳罩使用不当:乳罩,是女性必不可少的物品,假如使用不当会导致化学纤维堵塞乳管 。
建议宝妈们怀孕期间不要把乳罩系得太紧,避免化纤衣物直接接触皮肤,乳罩需单独洗涤 。在孕期期间注意乳头卫生,用温水勤擦洗乳房并对乳房进行按摩 。
过早添加配方奶:哺乳期危机一般持续7~10天,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 。
由于现在的产妇绝大多数是初为人母,没有哺乳经验,因此一旦碰到暂时性母乳供应减少就焦急不安,甚至怀疑自己的哺乳能力,认为乳汁分泌不可能再增多了,于是就急于给孩子添加牛奶、奶粉或其他辅助食品,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哺乳功能减退 。
乳房吸吮减少:很多宝妈因奶水不足,担心宝宝吃不饱,就赶紧喂奶粉 。
孰不知婴儿一旦被其他食物填饱了肚子后就再也不想吸吮母亲的乳房 。
乳头由于受不到足够的刺激,乳房得不到排空 , 乳汁分泌量就更会急剧减少,到头来暂时性乳汁不足变成了永久性乳汁枯竭,导致了母乳喂养的失败 。
产后缺奶?“4多1减”要记?。?
「 四多 」
1.多喂 。让宝宝多吮吸是催奶的最佳方法,因为吮吸的过程能够促进乳母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能促进乳汁的合成和分泌,所以只要宝宝想吃 , 就应该喂奶 。
产后经常不限制时间和次数的喂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让奶水早点来,也可以避免随之而来的乳房肿胀 。
另外,让宝宝吸完一边的乳房,如果宝宝还要再吃,再给他吸另外一边的乳房,下一餐再由另一边的乳房开始喂食 , 如此,两边乳房都受到刺激的话 , 就都可分泌更多的奶水 。
2.多喝水和清淡的粥汤 。乳汁中接近90%都是水分 , 所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奶水的合成和分泌 。
不过,如果全靠喝白开水的话,对乳母来说真是一种折磨 , 所以适当多喝点富含水分的汤和粥显得十分必要,但一定要记得这个汤要少油少盐 。
3.多优质蛋白 。多吃些鱼虾、畜禽瘦肉、蛋、奶和大豆 , 这些食物是可以提供大量优质蛋白的 。
乳汁中蛋白质能占到1.3%,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可以提高转变为乳汁蛋白的效率 , 对提高奶水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重要 。
4.多休息 。乳汁的合成和分泌受很多激素影响,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激素平衡,激素平衡有利于奶水的合成和分泌 。应规律睡眠,而不是熬夜后第二天闷头猛睡 。
「 1减 」
“1减”是指减压放松 。当放松的时候,副交感神经兴奋 , 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 家人应为宝妈尽量创造轻松舒适的喂哺环境 。
母乳喂养的很多技巧需要学习,年轻妈妈本来就容易紧张焦虑,家人和朋友要对其多一份理解,不可滥加责怪,以免加剧紧张情绪 , 进而影响乳汁分泌 。
母乳是婴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但是妈妈们往往因为对母乳喂养科学的认识匮乏、缺乏奶水、担心宝宝吃不饱或不够营养、宝宝拒绝吸吮或吸吮时感到疼痛、体力不足、乳头酸痛或破皮、乳房肿胀疼痛、上班不方便等因素导致不能坚持母乳喂养 。
【导致产后缺奶的原因有哪些】 事实上,哺乳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无需压力过大 , 更不能偏听偏信民间迷信和传统,用最自信的姿态,给宝宝制造最完美的口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