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分类

乙肝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 。
 ?。ㄒ唬┘毙砸腋?br />急性乙肝患者是指过去一直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 , 以往化验“两对半”(乙肝五项)都是阴性,现突然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泻等;肝功能有明显改变,转氨酶大幅度升高,尿黄 , 甚至出现目黄及皮肤黄;血清免疫学检测,发现有乙肝病毒标志物,如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等,这样的患者可以诊断为急性乙肝 。
 ?。ǘ┞砸腋?br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 , 可持续30~50年 。期间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
1.免疫耐受期
特点是乙肝病毒(HBV)复制活跃,HBV DNA滴度较高(>105拷贝/ml),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这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慢性HBV携带者 。
2.免疫清除期
表现为血清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HBV DNA滴度>105拷贝/ml,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这是通常所说的慢性肝炎 。
3.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表现为ALT和AST水平正常 , 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HBV 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HBeAg阴性,抗-HBe阳性,这部分患者成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 。
慢性乙肝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为3%,5年累计发生率约为16% 。慢性乙肝、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 。肝硬化者5年肝癌的发生率为6%~15% 。在6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 , 约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
因此 ,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最终的转归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终生携带病毒不发?。换蜃砸腋危换蚪徊椒⒄钩筛斡不⒏伟?。由于慢性感染时病情常常隐匿,不易被发觉,即使有些不适,如不想吃饭、精神差、乏力或恶心等亦不被引起注意,常常在病情严重时才来就诊,可能这时已经失去了许多治疗机会,所以我们强调在发现有HBV感染后要定期做相应的检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