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意义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习俗:
1、晒秋:在山区的村民 , 由于地势复杂 , 村庄平地极少 , 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 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
2、放纸鸢: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 , 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 。
3、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 , 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 , 没有划一的规定 ,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4、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制无定法 , 较为随意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 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意义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 , 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意义

文章插图
重阳节是谁的节日【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 , 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 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 , 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重阳节的来历《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九月九日 , 日月并阳 , 两力九相重 , 就被称为重阳 , 也叫重动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新浓郁 , 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 ,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