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震源震中,怎么判断是前震还是主震

怎么判断是前震还是主震

什么是震源震中,怎么判断是前震还是主震

文章插图
如果同一地震带短时间内发生两次或多次地震,其中一次(不是第一次)最大,且比其它次要大很多,例如大一级以上,则这次最大的定义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发生的较小地震叫前震,这种地震称为前震-主震型 。
什么是震源、震中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
等震线是震中距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地震时,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宏观震中 。
前震与主震一般相隔时间答题:前震与主震,这是要根据地理环境戓者是地壳的变化来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的,更不能用确确的相隔时间来判断的,有时可能是前震与主震相隔十几分钟,也可能是一个小时戓者是几个小时,更戓者达到几天的时间都有的,只能做好预防的 。
地震是不是有前震主震和余震之说有什么依据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 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 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 。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 。通常 一个主震发生之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强度一般都比主 震小 。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虽然能量 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 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
地震是先大震还是小震地震并不一定是先大震后小震,在我国的地震史料中有不少震例记有前震活动 。如公元1512年“五月云南地连震十三日,八月云南地大震” 。1668年7月25日镇江府、丹阳“戌时地震,先数日微震一次,是日震甚,山动摇,江河之水皆为鼓荡,停泊之舟多覆溺,城内外震裂墙屋无算” 。就是说在强震发生前数月或数日存在前震现象 。


由于观察认识到大震前有一系列小震,因此便可利用前震预报大震,并设法预防大震 。比如1809年8月11日贵州正安“小溪里、罗乾溪忽山动石坠,居民即将器具牛羊移居对山,迁毕地摇,房屋倒塌,田土尽翻,山泉凝而为潭,深不可测” 。这说明,正安发生强震前,在小溪里、罗乾溪存在明显的小震活动,当地老百姓在观察到这种前震现象后,马上采取措施,人畜财物转移到安全地方,避免了伤亡出现 。


小震活动不断,但无大震发生的现象也很多 。另外小震活动不明显,发生大震的例子也常出现 。所以,以小震活动作为前兆预报地震,目前不具有普遍意义 。


一次大地震之后,紧跟着就会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 。大震之后的余震活动,有的很多,有的很少,持续时间也不一样 。如1609年12月29日福建同安“酉时地大震,连日微震,逾震方止” 。大震之后存在余震活动,主震过去以后,要防止余震,特别是强余震进一步造成伤亡破坏,应有所戒备,避开危险地方 。


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了前震活动,并以它作为预报大震的手段,可以设法避免或减轻大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大震发生之后,监视住余震活动,可以防止灾情的加重和扩大 。掌握大地震往往有前震和余震的活动规律,对于研究地震预报,进行防震抗震都有重要的意义 。
【什么是震源震中,怎么判断是前震还是主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