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关于诗经中的常识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是传统文化的经典 , 那么这些关于诗经的常识 , 你都知道吗?
诗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原名《诗》 , 或称“诗三百” , 共有305篇 , 另有6篇笙诗 , 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 最后编定成书 ,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作品内容十分广泛 , 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赋、比、兴的运用 , 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 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诗经》关注现实 , 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 , 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 , 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 , 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关于诗经中的常识

文章插图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 , 《韩诗》出于燕人韩婴 , 《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前三家是今文学家 , 西汉时皆立于学官 , 置博士 。魏晋以后 , 三家诗先后亡佚 。“毛诗”是古文诗学 , 较晚出 , 系私学相传 , 后盛行于东汉 。魏晋以后 , 直到现在 , 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 。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 , 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 。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关于诗经中的常识

文章插图
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 , “六义”说源自《毛诗序》 , 《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 , 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 。“六诗” , 即风、雅、颂、赋、比、兴 , 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 。《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 , 二日赋 , 三日比 , 四日兴 , 五曰雅 , 六日颂 。”其分法与《周礼》相同 , 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 。“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 , 分为风、雅、颂三类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关于诗经中的常识

文章插图
风雅颂:《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 , 按音乐性质的不同 。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指音乐曲调 , 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 。《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 。“雅”即正 , 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 。“雅”分为大雅、小雅 , 大雅3l篇 , 小雅74篇 , “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 也有一些民歌 。“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 , 音乐较舒缓 ,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关于诗经中的常识】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 , 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 , 赋就是铺陈直叙 , 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 , 以彼物比此物 , 诗人有本事或情感 , 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 , 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 。引起诗人歌唱 , 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 , 在诗歌创作中 , 往往交相使用 , 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 , 抒发诗人的情感 。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比者 , 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 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