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过年吃什么 南方人过年吃哪些食物


南方人过年吃什么 南方人过年吃哪些食物

文章插图
1、吃鱼
“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在除夕年饭中,鱼除了象征年年忧郁的吉祥意义外,还有隐秘的镇邪意义 。早在汉代画师所绘门上的扣环,多有鱼餙作镇邪物 。唐代的屋门、柜门、箱门等,都盛行鱼形拉手,以示镇邪的功能 。这影响了后世除夕年饭的鱼俗 。看来,除夕的鱼,在餐桌上是招财,餐桌外是镇邪,只是后一种功能其隐义,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了 。
【南方人过年吃什么 南方人过年吃哪些食物】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 。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 。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 。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 。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
2、吃汤圆
元宵在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 。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 。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 。”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 。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 。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 。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
3、吃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
中国人过春节,或称过农历新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主要是吃年糕,尤其是江浙一带的老百姓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调味品中,喜欢放一点糖 。感到更好吃!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