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金刚经讲的是什么意思


中华经典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金刚经讲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法会因由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
【译文】我听佛这样说 。那时 , 释迦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 , 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众住在一起 。到午时该吃饭了 , 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 , 手持钵盂 , 进入舍卫城中乞食 。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 , 返回住处 , 吃完饭 , 收好袈裟和钵盂 , 洗净脚 , 整理好座位 , 然后打坐 。
2、善现启请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 。善哉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
【译文】这时 , 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 。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 , 偏袒右肩 , 右膝跪地 , 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 , 世尊!如来无所从来 , 亦无所去 , 显现在平常生活中 , 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 , 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 。世尊 ,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 , 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 辛勤修行 , 增长智能 , 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 , 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 , 正如你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 善付嘱诸菩萨 。你现在仔细听 , 当为你说明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 , 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 , 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 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降伏妄心 。”“是的 , 世尊 , 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地说明 。”
3、大乘正宗
佛告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 。若有想若无想 。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 。
【译文】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 , 如卵生的鸟虫 , 如胎生的人兽 , 如湿生的水中动物 , 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 , 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 , 但是还有色相 , 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 , 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 , 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 , 而又不像木石那么无知;等等 。他们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 , 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 , 而灭除妄心 。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 , 然而实际上 , 妄心虚幻有 , 众生也是虚幻有 , 本来不生不灭 , 不待降伏 , 也不待灭度 , 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 。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 , 凡是可以证“我”存在的任何境界 , 都是我相 , 比如痛苦或快乐 , 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 , 如果没有“我” , 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 。其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都足以证明“我”的存在 , 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 。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 , 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 , 就是有我相 。凡是能够领悟道理 , 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 , 就是人相 , 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 , 于是不取我相 , 这就是人相 , 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 , 如果菩萨心存少悟 , 以为所悟为实有 , 虽然不取我相 , 却有人相 。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 , 除了我相、人相 , 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 , 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 , 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 , 都念念相随 , 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 , 以为悟道了 , 当知这是众生相 。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 , 念念守住此一觉知 , 就是有众生相 。显现这一觉知的 , 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 , 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 , 如来藏 , 等等 , 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 , 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 , 这是根本大无明 , 比如人先有了生命 , 有此寿者相 , 才有身心 , 然后才有痛苦快乐 , 然后想要离苦得乐 。那么 , 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 , 他就不叫做菩萨 , 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
4、妙行无住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菩萨无住相布施 。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
【译文】其次 , 须菩提 , 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于行住坐卧 , 起心动念时 , 应当无所住 。比如行布施的时候 , 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 , 也就是说 , 不住色相行布施 , 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 , 看到一朵美丽的花 , 顿时心生贪爱 , 心住在花朵上 , 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 , 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 , 花朵固然看到了 , 却不因此而失去无上正等正觉心 , 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 。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 , 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味;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 , 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 , 就叫作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 。如果行布施的时候 , 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 , 但不因此而迷失无上正等正觉心 , 就叫作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 。须菩提 , 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 , 不住于相 , 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 , 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 , 满心欢喜 , 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 , 大发怜悯之心 , 而所要布施他人的东西 , 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 , 导致你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 , 这叫作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 , 所要布施的对象固然令人怜悯 , 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 , 心里固然盘算着 , 但不因此染着贪爱不舍 , 而失去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 , 就叫作不住相行布施 。为什么呢?比如你在梦中 , 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 , 而实际上那是梦幻 , 你根本没有在做布施 , 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 , 也没有七宝或你自己的身命 。如果菩萨于施者、受者、所施物 , 念念都趣入空 , 不住相行布施 , 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 , 他的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 , 你的意思怎么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 , 世尊 。须菩提 , 南方、西方、北方 , 四方上下的虚空 , 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 , 世尊 。须菩提 , 菩萨不住相行布施 , 他的福德也是这样 , 不可以思量 。须菩提 , 菩萨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 , 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
【中华经典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金刚经讲的是什么意思】5、如理实见
须菩提 。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则见如来 。
【译文】须菩提 , 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为看见我外表的身相 , 就是看见不生不灭 , 无所从来 , 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 , 世尊 , 不可以以为看见身相就见得到如来 , 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相 , 是虚幻的身相 。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 , 都是虚妄的 , 好比在梦中 , 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 , 而实际上并没有 。如果见所有现象都是虚幻相 , 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 , 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 , 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 , 那么 , 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 , 就见到如来了 。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 当可如是住 , 如是降伏其心 。
6、正信希有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 。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有持戒修福者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须菩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 。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 。知我说法 。如筏喻者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
【译文】须菩提恭敬地对佛说:世尊 , 能有很多众生 , 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 , 而生起真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 。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后 , 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 , 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 , 对于这样的言说章句 , 能生起信心 , 以此为真实 。当知这种人 , 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 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 , 种了很多善根 。听到这样的章句 , 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 。须菩提 , 如来很清楚地知道 , 也很清楚地看见 , 像这类众生 , 都得到悟见如来 , 不可思量的福德 。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 , 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 。为什么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 , 我相还在 , 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 , 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 , 可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 就是人相还在 , 人相还在的话 , 事实上我相也还在 , 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为什么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 , 我相、人相不可取 , 众生相也不可取 , 而执取空无相 , 就是执取非法相 , 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 , 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 , 不应当取等正觉法 , 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 , 那就是断灭的 , 而执取非法 。因为这个道理 , 所以 , 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 , 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 , 渡过河就要舍筏 , 佛法也是如此 。佛法尚且要舍弃 , 何况非法呢?
7、无得无说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 , 皆不可取 , 不可说 。非法 , 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 , 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译文】须菩提 , 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初转 , 令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 , 宣说种种适应个别差异的无上法门 , 也宣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经过 , 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 。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 , 就我对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义趣 ,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 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 是眼前现象上的事 , 眼前现象上的事是循业所显现的虚幻相 , 如同梦境中的幻相 , 实际上什么事也没有 。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可以证得 , 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 , 显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 , 若可资形容就有一定内涵 , 若有内涵便有好坏、大小、染净、生灭、增减 , 既可以证得 , 若不小心便也会失去 , 这种能得能失的东西 , 证得它便毫无意义 , 不可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 。由此可知 , 如来只是为了方便叙述 , 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 实际上什么也没有 , 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表达出来 , 任何语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 , 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 , 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 。为什么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 , 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 , 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 , 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无上正等正觉 , 而所阐述的种种差别法 , 但有言说 , 所以说它是虚幻的差别法 , 也可以说它是非虚幻的差别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种种差别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 , 一切菩萨以及一切贤圣以不可取不可说 , 无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 , 能教令一切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若见非法非非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
8、依法出生
须菩提 。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 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 宁为多不?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 。何以故?须菩提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 , 即非佛法 。
【译文】须菩提 , 你的意思是怎么样?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 , 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 , 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 , 世尊 。为什么呢?像这种福德只是虚幻相 , 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 , 所以如来只能说福德多 。如果有人 , 实践此经中的义理 , 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他人解释说明 , 他的福德要胜过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 。为什么呢?须菩提 ,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 , 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 , 都是从这部经典出生的 , 如果有人实践读诵此经 , 就是亲近了无上正等正觉 , 如果还没有悟道 , 当可从经义中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