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的由来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 冬至节的节日习俗和由来民间传说和


冬至节的由来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 冬至节的节日习俗和由来民间传说和

文章插图
1、冬至习俗: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
2、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
3、冬至传说: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4、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 。
【冬至节的由来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 冬至节的节日习俗和由来民间传说和】5、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