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致早死的吃饭误区

民以食为天 , 吃饭是人生存的本能 , 然而吃饭也是有学问的您知道吗?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使人益寿延年 , 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让人疾病缠身 。
一、狂吃肉和蛋 , 导致铁“滚蛋”
现在的孩子大都爱吃各种肉类 , 就是不爱吃蔬菜和水果 , 家长也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锌的肉鱼蛋 , 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 。结果是:不但孩子的体重蹭蹭地往上“窜” , 而且一检查照样患有缺铁性贫血 。因为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 , 不易被人体吸收 , 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富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存在的情况下 , 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 。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鲜枣、酸枣、橘子、草莓、苹果)中含得最多 。
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 , 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 , 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 , 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 , 出现缺铁性贫血 。
二、药物导致营养流失
大多数使用避孕药的女性朋友可能还不知道避孕药有阻碍维生素B6、B12、叶酸及维生素C的作用 , 避孕药中的黄体素会阻碍维生素B6的功能 , 妨碍叶酸的吸收;阿司匹林则会使排出体外的维生素C较正常量增加3倍 。大把大把的维生素C补充剂会“赶跑”体内的叶酸 。抗癫痫药也会妨碍叶酸吸收 。长期服用抗生素者 , 会流失维生素B群及维生素K , 影响肠胃功能;感冒药及止痛剂会降低血液中维生素A含量;黄胺类药及降胆固醇药会影响叶酸吸收 。
高血压患者、肾炎患者服用的利尿剂以及泻药等 , 都会导致体内的钙质、钾、维生素大量流失;患胃溃疡、失血性贫血的人 , 服用抗酸剂、碱性药物的病人 , 会导致微量元素铁的大量流失 。
三、大鱼大肉“吃”掉钙
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 , 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 , 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 , 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 。这说明: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 。这是因为过多的摄入大鱼大肉这些酸性食物 , 易使人们产生酸性体质 。而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碱度激烈的变化 , 于是 , 身体就会动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钠和钙——加以中和 。当体内的钠用光了的时候 , 就会启用身体内的钙 , 所以 , 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 , 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
这也是那些大款、常吃宴席(饮食特点是:肉多酒多油多菜少饭少)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头晕、体力不支的原因所在!紧随其后的是赶上了“代谢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痛风等等)的时髦病 。
四、鸡蛋吃法多样 , 吸收不同
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 , 煮蛋为100% , 炒蛋为97% , 嫩炸为98% , 老炸为81.1% , 开水、牛奶冲蛋为92.5% , 生吃为 30%~50% 。由此来说 , 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 , 但要注意细嚼慢咽 , 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不过 , 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 , 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 , 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分解 , 极易被消化吸收 。
【易致早死的吃饭误区】五、营养配餐学问多多
比如溜肝尖这道菜:主料用肝 , 辅料有的用黄瓜 , 有的用柿子椒 , 相比之下辅料用柿子椒就比用黄瓜要科学的多!因为肝脏中富含微量元素铁和锌 , 而柿子椒中的维生素C多于黄瓜 , 维生素C即可促使肝脏中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 , 利于机体更好地吸收铁和锌这两种营养素!再如豆腐炖鱼 , 鱼肉中含维生素D , 豆腐含钙丰富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 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另外 , 主食讲究谷豆类混食 , 不仅能使氨基酸互补达到最理想化 , 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
六、睡前应否小餐
临睡前吃食物 , 往往会增加胃的负担 , 特别是巧克力、咖啡这类刺激性食物 , 不但刺激你的胃 , 还会刺激神经中枢 , 使你晚间处于兴奋状态 , 难以入眠导致休息不足 , 早晨起来就会面庞浮肿 , 神色疲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