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巨虚的定位和主治 上巨虚的命名由来


上巨虚的定位和主治 上巨虚的命名由来

文章插图
上巨虚的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膝眼”(膝盖骨下部外侧的浅窝)下面6寸,横向则距离小腿骨棱外边食指粗细的位置 。
上巨虚的命名由来
巨虚,巨大空虚;穴在下巨虚上方,胫骨,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该穴意指足三里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且滞重,到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于空虚之状,故而得名 。
上巨虚的作用主治
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同时又是大肠的下合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在人下肢上汇聚的穴位,而且只是在下肢上的3条阳经上汇聚,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上巨虚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 。它能够调和肠胃,行气化瘀,整肠止泻,通经活络,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鸣,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等症 。
上巨虚刺灸操作手法
【上巨虚的定位和主治 上巨虚的命名由来】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肌-胫骨后肌,浅布有绯肠外侧皮神经等结构,深层有胫前动,静脉和腓深神经,如深刺可能刺中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 。
取穴法:坐位或仰位,足三里下3寸,胫骨前肌外侧缘,犊鼻穴向下,直量两次4横指处,当胫,腓骨之间取穴 。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与小腿前面成90° 。
深度:针0.6-1.2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至足背 。
功能主治:和胃健脾,疏经调气 。主治肠痈,胃痛,腹胀肠鸣,便秘,泄泻,下肢不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