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针刺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通过针刺来防止疾病的方法 , 是中医当中较为常见的疗法 , 此法有着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 因此深受大众欢迎 , 那么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针刺疗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
 
针刺操作
1.进针法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 , 紧密配合 。
(1)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 , 故称左手为“押手”;右手持针操作 , 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 , 其状如持毛笔 , 故右手称为“刺手” 。
刺手的作用 , 是掌握针具 , 施行手法操作 。 进针时 , 运指力于针尖 , 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 , 上下提插或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针的进针 。

针刺疗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 , 夹住针身下端 ,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 , 将针刺入腧穴 。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
(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 , 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 , 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
(4)提捏进计法:提捏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 右手持针 , 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 如印堂穴等 。
2.留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盾 , 使针留置穴内 , 称为留针 。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 。 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 , 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症 , 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 , 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 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 , 以便在留计过程中作间歇性行计 , 以增强、巩固疗效 。
针刺疗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3.出针法
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 。
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 , 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 , 慢慢将针提至皮下 , 然后将针起出 , 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 , 以防出血 。 若用除疾 , 开阖补泻时 , 则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 , 将针起出 。 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 , 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
 
注意事项
1.部分患者会出现晕针现象 , 所以针刺前应先与患者交待针刺疗法的作用 , 可能出现的针感 ,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 对于过度饥饿 , 体质过度虚弱者 , 应先饮少量水后再行针刺;对于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 , 应令其休息片刻后才针刺 。
针刺疗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2.滞针也是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 ,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 针刺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 不使患者在针刺时产生紧张 , 并在针刺前将针体擦净 , 不可使用针体不光滑、甚至有锈斑或者弯曲的毫针 。 针刺时一旦出现局部肌肉挛缩造成体位移动时 , 应注意术者手不能离开针柄 , 此时可用左手按摩针刺部位 , 缓慢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 , 轻捻针体同时向外起针 , 不得留针 。 另外 , 在行针时应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单方向捻转针体 , 避免在行针时发生滞针 。
3.在针刺前仔细检查针具 , 对于针柄松动、针根部有锈斑、针体曾有硬性弯曲的针 , 应及时剔弃不用 。 针刺时 , 切忌用力过猛 。 防止出现断针现象 , 留针期间患者不应随意变动体位 , 当发生滞针、弯针时 , 应及时正确处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