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药用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 太子参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 然而太子参有些什么功效呢?太子参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您一定也想了解吧 。 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太子参的功效:
成分:太子参块根脂类中含有棕榈酸,亚油酸,1-亚油酸甘油酯,吡咯-2-羧酸-3′-呋喃甲醇酯,山(艹俞)酸,2-吡咯甲酸,β-谷甾醇,另含糖,氨基酸,微量元素[锰和太子参环肽A及B 。
性味::甘,微苦,微温 。
归经:入肺、脾经 。
太子参的作用:

1、保健食疗作用: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 。 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 能益脾气,养胃阴 。 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 。 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 能益气生津 。 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 。 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
3、临床应用:
(1)治自汗 。 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 。 水煎服 。
(2)主治劳力损伤,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脉细弱 。 取太子参15-18克,放入碗中,加黄酒、红塘适量,隔水蒸汁 。 每天3次,口服,每天1剂 。
(3)清中消痞汤(名医李寿山之方)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 。 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 。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 。 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 。 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一天 。 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 方中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 。
4、药理作用:对机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 。 还可增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 。
太子参的注意事项:
禁忌:
1、凡病有实邪者忌用,故邪实之证慎用 。
2、高血压及肾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
太子参的知识扩展:
一、太子参吃法:
1、银耳太子参炖鹿肉,功能主治: 鹿肉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面黄体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银耳可养阴生精,润肺健脾,对阴液亏虚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
2、太子参炖柴鸡,功能主治:滋阴补虚,温中益气 。 特别适于秋冬女性进补,调养产后虚弱等 。
3、黄芪红枣太子参汤,功能主治:有补肺健脾的功效,适宜反复感冒的孩子吃 。
二、实用选方:
1、治自汗方(《陕西中草药》):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 。 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 。 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
2、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 。 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