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绿豆栽培技术:绿豆适应性很强,在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土、粘土均可生长


绿豆 , 别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菉豆、植豆等 , 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 。 原产地在印度、缅甸地区 。 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 , 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 , 中国、缅甸等国是绿豆主要的出口国 。 下面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绿豆的栽培技术 。

【生长】绿豆栽培技术:绿豆适应性很强,在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土、粘土均可生长

文章插图

绿豆的习性
种植地准备
1、选地排茬
绿豆是适应性很强的植物、在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土、粘土均可生长 , 所以对土地的要求不高 。 但绿豆忌连作 , 所以种绿豆要合理安排土地 , 实行轮作倒茬 , 最好与禾谷类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麦倒茬 , 不宜以大白菜为前茬 , 一般相隔2~3年为好 。
2、整地保墒
种子
1、品种选择
选用粒大、皮薄、硬实率低、好煮易软、口感、丰产性能好的品种 , 品种主要有白绿522、白绿6号、白绿8号 。 亚蔬中心的中绿1号、中绿2号等 , 吉林的吉绿9346、公绿1号、公绿2号等品种 。
2、适时播种
绿豆的亩播种量一般在1.5~2.0千克 , 播种深度在3.0~5.0厘米为宜 。 绿豆可以春播和夏播 。 春播在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 。 夏播在6月中、下旬 , 要力争早播 。 夏秋播绿豆必须注意适时早播 , 以便在低温早霜来临之前正常成熟 。
3、合理密植
绿豆的种植密度应随着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而定 。 一般应掌握早熟品种密 , 晚熟品种稀 , 直立型密 , 半蔓生型稀 , 蔓生型更稀 , 肥地宜稀 , 瘦地宜密 , 早种稀 , 晚种密的原则 。
田间管理
1、镇压补苗
播种后对播种墒情不好的地块 , 要及时镇压 , 随种随压 , 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 , 增加表层水分 , 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 , 早出苗 , 出全苗 。 在绿豆出苗后 , 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 , 应在7天内补种完毕 。
2、间苗定苗
为使幼苗个体发育良好间苗、定苗当绿豆出苗后达到两叶一心时 , 要剔除疙瘩苗 。 4片叶时定苗 , 株距在13~16厘米 , 单作行距在40厘米左右为宜 。 按即定的密度 , 去除弱苗、病苗、小苗、杂苗及杂草 , 留壮苗 。 实行单株留苗 , 利于植株健壮生长 。
【生长】绿豆栽培技术:绿豆适应性很强,在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土、粘土均可生长

文章插图

3、中耕除草
不仅能消灭杂草 , 还可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 , 减少蒸发 , 提高地温 , 促进根瘤活动 , 是绿豆增产的一项措施 。 一般是在绿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 , 结合间苗第一次浅锄 , 在第二片复叶展开后 , 开始定苗并进行第二次中耕 , 到分枝期进行第三次深中耕 , 并进行封根培土 , 中耕应进行到封垄为止 。 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 。
4、灌水防涝
绿豆是需水较多、又不耐涝的作物 。 绿豆幼苗期抗旱性较强 , 需水较少 , 花荚期是需水高峰期 。 此时 , 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 但绿豆又怕涝怕淹 。 如苗期水分过多 , 会使根部病害加重 , 引起烂根死苗 。 后期遇涝 , 植株生长不良 , 出现早衰 , 花荚脱落 , 产量下降 。 因此 , 绿豆在雨季要排水防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