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红菇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专家解答】红菇为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食用菌,是一种天然营养佳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老少皆宜食用,因而种植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 。 现将红菇的功效作用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栽培】红菇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红菇栽培
一、红菇的功效作用
1.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 。
2.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
3.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 。
4.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红蘑菇炖鸡蛋等吃法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
5.还可预防消化不良,儿童佝偻,能提高正常糖代谢和机体免疫之功能,有利于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癌症等,是有特殊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 。
【栽培】红菇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红菇
二、红菇的栽培技术
1.栽培方式
(1)袋栽红菇: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 。 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 。 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 。 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 。 畦床四周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
(2)床栽红菇:将发酵料铺于畦床内,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科,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 。 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 。 然后在畦床上方拱罩薄膜防雨 。 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 。 但要注意通风,使畦床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菌丝发育 。
2.母种分离
(1)灭菌消毒:切去菇体基部的杂质,放入0.1%升汞溶液中浸泡1-2分钟,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
(2)切取种块:将经过处理的种菇及分离时用的器具,同时放人接种箱内,取一玻璃器皿,将3-5克高锰酸钾放人其中,再倒人8-10毫升甲醛,熏蒸30分钟后进行操作 。 或用气雾消毒剂灭菌 。 然后用手术刀把种菇纵剖为两半,在菌柄正中用刀切成3毫米见方的组织块,用接种针挑取,并迅速放人试管中,立即塞好棉塞 。
(3)接种培养:将接人组织块的试管,置于24℃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菌丝开始萌发,经多次提纯,即可获得红菇母种 。 红菇菌丝长速较慢,接种10天后日平均长速为0.67厘米,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外观白色至黄色,气生菌丝稀少,出现黄棕色素 。 10天后通过筛选,挑出菌丝发育快的试管继续培养,对污染有杂菌和长势弱的淘汰,经过20-25天的培养,菌丝才长满试管 。
3.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尿素0.5% 。
(2)黄豆秸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水比例为1∶1.3 。
(3)棉籽壳90%,麦麸6%,石灰1%,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料水比例为1∶1.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