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山竹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专家解答】山竹, 一“果中皇后”的美誉, 原产于东南亚, 在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等地也有引种或试种 。 山竹的营养丰富, 价值高,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种植效益高 。 现将山竹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种植】山竹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山竹种植
一、山竹的功效作用
山竹性平, 味甘、微酸 。 其皮性凉, 味苦、涩 。 主治脾虚腹泻, 口干, 烧伤, 烫伤, 湿疹, 口腔炎等症 。 同时山竹的果皮外敷具有治疗烫伤作用 。 山竹含有丰富的钙质、磷质, 维他命B和C, 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对体弱、病后、营养不良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
山竹果肉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及镁、钙、磷、钾等矿物元素 。 中医认为有清热降火、美容肌肤的功效 。 对平时爱吃辛辣食物, 肝火旺盛、皮肤不太好的人, 常吃山竹可以清热解毒, 改善皮肤 。 体质本身虚寒者则不宜多吃 。
二、山竹的种植技术
1.开穴与施基肥:定植穴需提前1个月挖好, 定植穴的大小一般为60cm×60cm×60cm 。 穴土表层土与底层土分别放置 。 每个定植穴施15kg腐熟的有机肥和0.5kg钙镁磷肥 。 施基肥时先将表土填入穴中, 再将有机肥、钙镁磷肥与底层穴土搅拌均匀混合成肥土备用 。 定植时间一般在5-11月, 在阴天的下午较好, 以避免山竹小苗受到太阳光灼伤 。
【【种植】山竹的种植技术有哪些?】2.小苗定植:选择实生苗, 或者嫁接苗定植都可以 。 栽苗前去掉病虫枝叶及残叶, 再剪去一些过多的叶片, 避免蒸发量大, 失水过多 。 种植时, 先将混匀的肥土填入穴中至40cm, 然后去掉种苗营养袋, 放入穴中, 种苗的支撑棍不必拔出来, 带棍一起栽苗, 发挥防风的作用 。 接着回填肥土, 用脚踩实后淋足定根水 。 山竹定植的株行距规格一般为4m×6m, 种植密度为每亩28株左右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园地密度可减少至22株/亩 。
【种植】山竹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山竹种植
3.遮荫:山竹苗生长需要弱光照条件, 否则易晒伤枝叶, 因此要对苗进行有效的遮荫 。 在山竹四周打桩, 用木棍、竹竿或PVC管作为支架材料, 再用透光率(遮荫度)为90%的遮阳网固定在方形支架上, 搭成方形遮阳棚遮挡阳光 。
4.根区覆盖:山竹苗定植后对其根区覆盖, 可以提高成活率 。 可以利用园区内生长的铁芒箕覆盖根区, 既能有效保持根区土壤湿润, 还能增加根区土壤有机质, 以及抑制杂草生长 。 一般从树干向外直到树冠滴水线内的30cm范围内保持覆盖 。 根区覆盖对保证山竹健壮生长实用有效 。
5.肥水管理
(1)定植后第一年的肥水管理:第一年的幼龄树成活时还在旱季, 需要施1次尿素水肥, 可结合淋水进行 。 每株施用量100mL, 浓度2%, 促进山竹小苗生长 。 雨季初期, 施1次有机肥加钙镁磷肥 。 每棵树用10kg左右有机肥, 混合0.25kg的钙镁磷肥 。 在植株两侧开穴, 撒施 。 回土时先将表土填到根系分布层, 底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压在中、表层 。 雨季期间, 施肥2-4次 。 用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 在幼树两侧开沟撒施, 东西和南北两侧依次轮换施肥 。 每棵幼树复合肥用量共为0.2kg, 施肥完后及时覆土 。
(2)定植后第二年的施肥管理:第二年施肥的规律和肥料的种类与第一年一样 。 不同的是施肥量发生了变化 。 旱季, 用尿素溶成2%的水肥, 共施用2次, 每次每棵树100mL 。 雨季初期, 有机肥的用量为10kg, 钙镁磷肥的用量为0.25kg, 氮磷钾复合肥的用量增加到0.25kg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