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秃疮花种植技术 秃疮花用途有哪些


秃疮花(学名: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 Fedde)是罂粟科 , 秃疮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高可达80厘米 , 全体含淡黄色液汁 , 被短柔毛 , 茎多 , 绿色 , 基生叶丛生 , 叶片狭倒披针形 , 羽状深裂 , 小裂片先端渐尖 , 表面绿色 , 背面灰绿色 , 叶柄条形 , 茎生叶少数 , 生于茎上部 , 裂片具疏齿 , 先端三角状渐尖;聚伞花序;花梗无毛;具苞片 。

【种植】秃疮花种植技术 秃疮花用途有哪些

文章插图
秃疮花种植技术:
秃疮花种子的萌芽率随种子贮藏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 , 当年采收种子萌芽率高达78.2% , 贮存一年、两年的种子萌芽率分别为33.2%、15.4%.秃疮花种子发芽整齐度差 , 在室内保证种子萌发最适温度(25℃)、湿度的条件下 , 当年采收的同一批种子萌发时间先后间隔长达一个月 。

【种植】秃疮花种植技术 秃疮花用途有哪些

文章插图
播种条件对出苗影响秃疮花出苗受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湿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 秃疮花春夏两季均可播种 , 以夏季播种为佳 。 春播种子因土壤温湿度不够不能适时出苗 。 播种量5克/平方米 , 播种深度0.5厘米、播种后土壤浇水3厘米 , 秃疮花的出苗整齐度最好 。

【种植】秃疮花种植技术 秃疮花用途有哪些

文章插图
选向阳 , 大气、土壤、水质等均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的地域进行种植 。 最好选择山荒地种植 , 也可在果园间种 。 秃疮花呈莲座状生长 , 种植密度宜稀不宜密 , 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 , 播种深度0.5-1.5厘米 , 播种量每3.7-4.48千克/公顷 。 [3]
果园繁殖:果园种植秃疮花 , 采用自然留种和采集播种方法进行 。 自然留种即对园内已有的秃疮花植株加以保护 , 不要除去 , 待其种子成熟时 , 用木板条敲打蒴果 , 让种子散出 。 采集播种即在5月份秃疮花种子成熟期 , 采集种子 , 将其均匀撒入园内即可 。
【【种植】秃疮花种植技术 秃疮花用途有哪些】 秃疮花用途有哪些?
根及全草药用 , 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杀虫等功效 , 治风火牙痛、咽喉痛、扁桃体炎、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 。
果园保墒
冬春覆盖率高 , 保墒效果好 。 陕西关中地区冬春干旱 , 风大风多 , 气候干燥 , 地表土壤水分散失严重 。 秃疮花匍匐生长 , 叶大而多 , 可有效覆盖果园地面 。 当秃疮花在园内达到一定的群体数量后 , 冬季的地面覆盖率在60%-70% , 春季至5月覆盖率达90%以上 。
与果树争肥、争水的矛盾较小 。 从l0月至翌年3月 , 果树处于缓慢生长期、休眠期和萌芽生长初期 , 生理代谢缓慢 , 对肥水需求较少 。 而秃疮花此期生长较旺 , 避开了果树生长发育高峰期 。 二者争肥、争水矛盾较小 。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 秃疮花至花期每667平方米可产鲜草800-1000千克 。 连年种植 , 腐烂的枝叶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招蜂引蝶 , 有助授粉 。 秃疮花的花期较长 , 与果树花期相遇 , 可招引蜜蜂和其他昆虫于园内 , 有助于果树授粉 , 提高坐果率 。
种植管理简单易行 。 秃疮花抗逆性、抗旱性强 , 易出苗 , 按自然生长规律自生自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