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谈树木盆景的配盆


【盆景】谈树木盆景的配盆

文章插图


我国生产的盆钵种类繁多 , 款式千变万化 , 色彩也极其丰富 。 就质地来说 , 有瓦盆、陶盆、釉盆、瓷盆、石盆等 , 各自的性能和作用都有所不同 , 其中以陶盆和釉盆较为常用 。 宜兴砂陶盆和广东佛山釉陶盆 , 历史悠久 , 驰名中外 。 紫砂是统称 , 为宜兴所创 , 包括朱泥、紫泥、黄泥、青泥、老泥、梨皮泥、白泥、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黄金等泥种 , 用其制成的陶盆 , 造型美观 , 色彩素雅 , 而且有一定的透水、透气性 , 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 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备 。 佛山釉陶盆 , 造型优雅 , 釉色凝润 , 富有装饰效果 , 也是盆中之上品 。 广西的“云盆”又称“灵芝盆” , 是在石灰岩溶洞中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天然盆钵 , 盆边曲折层叠 , 形态自然 , 用于栽种植物 , 制作盆景 , 颇有野趣 , 别具一格 。
盆景界素有“一树(石)二盆三几架”的说法 。 显而易见 , 配盆是盆景创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树木盆景的配盆 , 在盆钵大小、深浅、款式、色彩和质地等方面都要加以选择 。
第一 , 盆钵的大小、深浅要与树木相适应 。 用盆过大过深 , 则使盆面空虚 , 树木显得低矮幼嫩 , 不能显出树木的雄伟气势;用盆过小过浅 , 又会使盆景显得臃肿迫塞 , 头重脚轻 , 缺乏稳定感 , 失去均衡 。 另外 , 盆过大过深;盛士较多 , 容易积水而造成烂根;盆过小过浅盛土较少 , 容易造成水分、养分的供应不足 , 影响树木生长(花果类树木更为明显) 。 用盆的大小和深浅主要根据树木的粗度、冠幅、高度等因素来决定 。 树木越粗壮 , 冠幅越大 , 用盆就相对大而深些 , 反之就浅而小些 。 通常要求树木冠幅适当地大于盆面 。 对于高耸型单株树木 , 冠幅可适当小于盆面 , 但主干高度应大于盆面或直径 。 丛林式盆景的用盆宜稍大些 , 以使景物境界开阔 。 如盆面显得稍空 , 可以采用点石和栽种低矮植物来补充 , 处理得当 , 能取得良好效果 。 不同的树种配盆大小也有所区别 。 一般地说 , 生长缓慢的松柏类用盆宜稍偏小;生长迅速、叶片宽大的树木和花果类树木 , 如紫藤、紫薇、桂花、梅花、贴梗海棠、西府海棠、腊梅、柿、银杏、槭类等 , 用盆宜稍大 , 以利树木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 。 配盆的大小与树木的生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 从观赏效果来说 , 用盆适当地浅小些较美观;从养护管理来说 , 用盆适当深大些有利于树木生长 。 配盆时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 。
第二 , 盆钵的款式要与树木姿态相配 。 传统的规则式造型树木 , 宜用长、宽、高三项尺寸相差不大的较深的圆盆、方盆、六角盆、海棠盆之类 , 曲干式、临水式、垂枝式等也可用此类盆 。 悬崖式宜用最深的千筒盆 , 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双干式、多干式、连根式、附石式、丛林式等多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较浅的盘 , 方向不明显的树木宜用圆形、方形一类较浅的盆;文人木多用较浅的盆 , 使树木显得高耸飘逸 , 超凡脱俗 。 放置配件的树木盆景也宜用浅盆 , 以突出配件作用 。 从发展趋势来看 , 当代盆景艺术崇尚自然 , 大多采用较浅的盆钵 , 以突出表现根部之美(当然悬崖式例外) 。 以直线条为主的树木 , 则盆的线条也宜刚直 , 可用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各种有棱角的盆钵 , 集中表现一种阳刚之美;以曲线条为主的树木 , 则宜用圆形、椭圆形以及各种外形圆深的盆 , 充分显示一种阴柔之美 。 配盆也常用对比法 , 如高耸挺拔的树木可用矮脚盆 , 矮壮 。 横斜的树木可用高脚盆 。 大悬崖式有时反而采用中等深度的盆钵 , 以突出下垂枝的长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