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影响盆景创作的不良倾向


【盆景】影响盆景创作的不良倾向

文章插图


盆景创作过程, 是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实体, 必然贯穿着一系列的思想意识活动 。 在相同的条件下, 不同作者在质量的高低, 进步的快慢等方面, 则会出现较大的差距 。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盆景创作者本人受价值观、方法论和心理作用的影响, 存在不当的偏颇意识倾向, 影响盆景创作, 主要表现在以下12个方面 。
1、重绿轻骨(喜好常绿植物, 厌恶落叶品种)常绿品种能在寒冷的冬季为居室增添绿意, 为一般市民所喜爱, 应该无可厚非, 但作为盆景作者则不应有此偏爱 。 相反, 用落叶树创作的盆景作品, 随着季节的更替, 可以观赏四季不同的景致, 即通常所说的既可观叶又可观骨 。
2、重大轻小(偏重商品价值, 忽视艺术水准)我国盆景界虽然对参展盆景的高度、盆钵的高度作出了一些限制规定:超过盆面高度120厘米的树木盆景, 不予评奖 。 但仍有许多盆景作者以大为荣, 以大取胜 。 小型盆景常常被忽视 。 认为它不壮场面, 气势不强, 商品价值不高 。 部分展评会评委轻视小型盆景的态度和按市场商品价值衡量艺术水准的取向, 对重大轻小有一定影响, 我们应从艺术水准的高低方面去评价作品 。 盆景好而大点固然可喜, 小而精亦应推崇 。
3、重外轻内(偏爱外地稀有品种, 贱看本地“土特产”)“物以稀为贵”, 在雀梅的产地有人认为雀梅贱, 在对节白腊的产地, 有人认为对节白腊贱 。 我们则不能轻易的认为品种“贱”而弃之不用 。 所谓“贱”者, 无外乎其生命力、萌发力强, 这恰恰是盆景植物的优良特点, 我们千万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稀有品种而轻看乡土品种, 变“宝”为废实在可惜 。
4、重己轻他(重视自己的“宝疙瘩”, 轻看别人的成功作品)由于心理作用, 部分作者, 往往偏爱自己的作品, 看自己的作品“一朵花”, 看别人的作品“豆腐渣” 。 有的甚至“厌屋及乌”将个人的恩恩怨怨带到盆景创作中来, 由轻看作品到瞧不起作者, 总认为自己的资历长, 获奖多, 一提起别人, 特别是年轻的作者就嗤之以鼻 。 这样不利于培养新人、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
5、重同轻异(习惯旧有套路, 拒绝新的手法)在盆景艺术发展历史久远、文化沉淀较多的地区, 必然会形成相同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征 。 传统的技艺是轻车熟路, 容易被人反复地加以运用而乐此不疲, 很容易使作品缺少新意 。 当新的技艺手法出现时, 开始不易被人接受, 引来不少非议,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属传统观念的“惯性”所致 。 事实上成功的创新作品, 经过历史的检验, 显得更茁壮, 更有生命力 。
6、重形轻质(醉于形的展示, 忽视质的追求)初学盆景者, 往往过多地醉心于树桩是否枯古?有无孔洞?是否像某种动物?极易忽视盆景艺术作品的表达社会生活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实质, 还未认识到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才是真正的盆景 。 盆景形似动物 。 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与作品的主题相吻合 。 只有向情景深度方面去开拓, 才是高层次的追求 。
7、重图轻文(满足依样画葫芦, 不肯用心创作)有的盆景作者, 喜爱收集各种盆景图片, 有的更将杂志的图片加以保存, 文章被撕丢弃;有的将自己的作品与报刊上登载的作品图片对比, 对上号的就证明自己的作品是好作品 。 因为杂志要考虑提携鼓励新作者, 促进后进地区发展, 难免有些不十分成熟的作品刊登 。 如果只照搬图片式样制作, 而缺乏独创的、有新意的作品, 就象临摹画, 画得再多也不能成为画家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