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凤仙花霜霉病防治七法


凤仙花霜霉病防治七法去年欧洲爆发的霜霉病几乎摧毁了凤仙花生产 , 导致众多花园中心和网购店缺货 。 目前 , 一场大范围的霜霉病侵袭极有可能在美国上演 , 因美国地域辽阔 , 区域生长条件各不相同 , 去年美国东西部沿岸就发生了盆栽凤仙花感染霜霉病的情况 , 为此专家警告种植者切不可掉以轻心 。

美国保尔园艺公司植物病理学家考琳·沃菲尔德博士说:“其实 , 凤仙花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生长均不会感染霜霉病 , 个别地区出现霜霉病也仅是零星案例 , 但由于美国种植者和庭院管理者缺乏对这种病害的认识 , 因此一旦发生 , 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灾难性的病害 。 ”

作为2011年度美国最大的种植者 , 美国维生公司也表示出了同样的担忧 , 只有种植者与植物病理学家保持良好的沟通 ,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才能有信心预防霜霉病的发生 。 为此 , 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一是弄清感染原因 。 霜霉病极有可能通过穴盘苗、扦插苗和植株本身感染带入 , 也有可能是带菌孢子随风流动而感染庭院植物 。 若种植者在种有非洲凤仙花庭院区域内繁育植株材料 , 那植株材料极有可能通过空气中的带菌孢子感染霜霉病 , 这就需要种植者及时发现早期症状 , 采取预防性措施 , 仔细检测温室环境湿度 , 尽可能降低环境湿度和叶片受潮时间 。

二是购买无病害植株 。 由于种植者水平不一 , 购买无病害感染的植株对于预防霜霉病至关重要 。 经验表明 , 由种子繁育的凤仙花苗不会感染霜霉病 , 而经无性繁殖的凤仙花苗就有可能被感染 。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 建议把种子苗和无性繁殖苗分开种植 , 或将不同来源的植株材料分开管理 , 以免交叉感染 。

聪明的种植者应从那些环境有保证、符合操作规程的供应商处购买种苗 , 所购穴盘苗应与其他非洲凤仙花品种分开种植 , 以免相互感染 。 在穴盘苗定植前 , 应仔细检查有无病害感染现象 。

三是查看病害症状 。 种植者必须建立严格的观察程序 , 教会员工识别病原体感染的诸多症状 。 刚购进的种苗应仔细检查霜霉病的症状和特征 , 因病原体是组织性的 , 一旦植株受到感染 , 采取任何管理措施都可能无济于事 。

对扦插苗的观察应更加仔细 , 尤其在扦插苗处于喷雾加湿条件下的11天至14天 , 由于环境潮湿 , 叶片背面极易出现白色菌丝体或孢子 , 若叶片出现斑点、萎黄、边缘向下卷曲等症状 , 则证明植株已被感染 , 应立即拔出销毁 , 以免感染扩大 。

四是销毁病害植株 。 一旦症状确认 , 应采取措施立即销毁被感染植株 。 发现温室环境中有被孢子感染的植株后 , 应将植株放入密封袋封好 , 避免带菌孢子进一步扩散 。 由于空气中的带菌孢子寿命较短 , 且在干燥无寄生条件的环境下存活时间不长 , 因此只要对感染植株生长面进行局部消毒即可 , 空气中的带菌孢子不会造成长期隐患 。

五是使用合适的杀菌剂 。 美国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学家玛杰里·多特伊女士说:“无论是种植者、零售商 , 还是庭院管理者 , 都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化学防治计划 , 以便在一年中的各个季节彻底控制霜霉病 。 其次 , 从异地购进的植株应用杀菌剂进行处理 , 方可进场种植 。 此外 , 植株定植或扦插两周左右 , 可间隔使用杀菌剂 , 每周一次 , 此时交替使用杀菌剂更为重要 , 以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 进而降低杀菌效果 。

六是避免销售环节感染 。 生产商应告知花卉零售商在销售过程中注意预防 , 避免重复使用上一次花卉销售摆放的花床而引起感染 , 适当的消毒不可忽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