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杜仲栽培管理技术


杜仲栽培管理技术杜仲为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 , 原产我国中部及西部 , 在华北地区也有栽培 。 杜仲树形优美 , 树干端直 , 是良好的行道树和及庭荫树 , 非常值得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 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 仅供参考 。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杜仲高可达20米 , 树冠圆球形 , 小枝光滑 , 具片状髓 , 叶椭圆状卵形 , 先端渐尖 , 基部圆形或广楔形 , 叶缘具锯齿 , 翅果狭长椭圆形 , 扁平 。 枝、叶、果、皮断裂后均有白色丝状物 , 花期4月 , 果10月至11月成熟 。

杜仲喜光 , 在阴蔽处生长不良 , 喜温暖气候 , 但有较强的耐寒性 , 在北京及以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 。 喜湿润环境 , 亦较耐旱 , 不耐积水 , 对土壤要求不严 , 在酸性、中性、微碱性土中均能正常生长 , 在ph值8.7、含盐量0.15%的轻度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 , 喜肥 , 不甚耐瘠薄 。

水肥管理

杜仲喜湿润环境 , 在栽植时应浇好头三水 , 三水后可每月浇一次透水 。 7、8两月为降水丰沛期 , 可不浇水或少浇水 , 大雨后还应及时排除树穴内的积水 。 每次浇水后及时松土保墒 , 11月底要浇足浇透防冻水 , 翌年3月初及时浇返青水 , 其余时间浇水可参照头年方法进行 。 第三年按第二年的方法进行浇水 , 第三年后每年浇好返青水和封冻水 , 平时视天气情况浇水 。 在特别干旱的年景里应适当多浇水 , 这样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 即使是大树也不例外 。

杜仲喜肥 , 栽种时施入适量农家肥作基肥 , 五月初可追施一些尿素 。 秋末结合浇冻水再施入一些半腐熟的圈肥 , 这次肥施用量应大 , 而且要浅施 。 翌春4月下旬追施一次氮肥 , 7月中旬施一次磷钾肥 , 秋末结合浇冻水施一次农家肥即可 。 第三年及以后只需每年秋末施一次烘干鸡粪或芝麻酱渣即可 。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杜仲常见的病害有枝枯病、褐斑病和叶枯病 。

杜仲枝枯病发病症状:此病害多发生在杜仲的侧枝上 , 先是顶梢染病 , 然后逐渐向基部扩展 , 病枝的皮层由灰色变为红褐色 , 后期病部皮层下长有粒状物 。 当病部发展至环形 , 引起枝条枯死 。 此病4月至6月开始发生 , 7月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 。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 ,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 防止出现伤口;将染病枯枝剪去 , 剪口涂抹波尔多液;如有发病 , 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 , 每7天1次 , 连续喷三四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

杜仲褐斑病发病症状:此病主要危害杜仲叶片 , 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斑点 ,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扩展成红褐色椭圆形大斑 。 病斑与健康部有较为明显的边缘 , 发病后期病斑上会着生有浅黑粒状物 。 此病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开始发生 , 7月至8月为高峰期 。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 , 注意营养平衡 , 不可偏施氮肥;注意通风透光 , 及时剪除过密枝条;如有发病 , 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每7天1次 , 连续喷三四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

叶枯病发病症状:此病主要危害杜仲叶片 ,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浅褐色圆形斑点 ,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 , 密布全叶 。 病斑边缘褐色 , 中间灰白色 , 严重时叶片穿孔 , 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

防治方法:秋末及时清理枯枝落叶 , 集中烧毁或深埋 , 减少病害的污染;发病初期每隔7天至10天喷1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 连续喷洒两三次 , 可有效控制病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