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米兰炭疽病防治措施


米兰炭疽病防治措施病原:病原为真菌, 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 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 病原菌有有性态及无性态 。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Spauld et Schtenk.],罕见 。 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Penz.), 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 。 分生孢子盘褐色或黑色, 直径100-300μm;刚毛少, 深褐色, 横隔1-2个, 64-71μm×5-6μm;分生孢子梗圆筒形或椭圆形, 12-12μm×4-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 11-18μm×4-6μm, 无色, 单胞, 在落叶上子囊壳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 深褐色, 有喙;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新月形 。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叶片或病残体内越冬, 3月开始发病, 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 潜伏的菌丝很快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孢子萌发形成附着孢, 后形成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 在细胞间生长, 潜育期为7天 。 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引起多次再侵染 。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叶片或病残体内越冬, 3月开始发病, 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 潜伏的菌丝很快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孢子萌发形成附着孢, 后形成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 在细胞间生长, 潜育期为7天 。 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引起多次再侵染 。 苗木在起苗和运输中受到损伤, 运输过程中用塑料薄膜包扎或放置过密, 上盆后缓苗期生长不良, 都会造成严重发病, 甚至全株死亡, 恢复生长后病害随即减轻 。 这种病菌喜欢高温、高湿、容易侵染生长衰弱的植株 。 多从伤口侵入, 因此, 在荫蔽、通风不良的种植区内发病较严重 。 我国北米兰发, 主要是因从南方调运途中包装方式造成高湿条件, 加上根部在起苗、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 而栽植后缓苗期植株生长势衰弱, 病菌趁机侵入 。 广东一带多在6-10月份发病 。 北京地区多在移植期发病重, 成活后病害即减轻 。
传播途径:病借雨滴(或淋水)、风或昆虫传播, 远距离靠苗木传播 。 气温25至30℃的高湿条件下, 利用病害发生发展 。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起苗时, 土球要大一些, 用稻草等通气性好的保湿材料包装;运输时竹筐堆积层次不应过多, 应有隔层以利通风;运输中应选择具有良好通风性能的保湿材料作包装 。 运到后, 及时上盆, 精心养护, 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及时清除病叶并销毁 。
(2)栽培管理 。 刚移栽的米兰, 应及时清除植株上的或已落地的病叶, 集中销毁, 以防病害传播蔓延 。 保持株间通风、透光, 室内盆栽米兰, 应放置在通风处, 并定时移至阳光下 。 发病期要少施氮肥, 适当增施钾肥, 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提高抗病能力 。
(3)药剂防治:起苗后运输前, 喷内吸性杀菌剂, 70%甲基托布津l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喷1次,减少运输中的发病 。 定植发病后喷70%炭疽福美500倍液, 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 。 发病期可喷洒1%波尔多液, 或50%多菌灵500倍-800倍液, 80%炭疽福美400至800倍液或50%克菌丹5 00倍液等杀菌剂 。 (采访人员 佚名) 【【防治】米兰炭疽病防治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