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月季黑斑病发生与预防


月季黑斑病发生与预防月季黑斑病发生与预防月季、玫瑰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 , 国内普遍发生 , 以为害叶片为主 , 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 。 在南方和北方等地均发病较重 , 该病使叶片发黄早落 , 夏季四五月和夏末八九月病害严重时 , 叶片能全部落完 , 使月季、玫瑰秋季开花遭到毁灭性打击 , 并严重削弱树势 。 除侵染月季、玫瑰外 , 此病还为害蔷薇、金樱子、刺梨、黄刺玫等 。

一、症状

叶片受侵染后 , 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褐色圆斑 , 或不规则形病斑 , 直径大约为4毫米至12毫米左右 , 边缘呈纤毛状 , 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连片病斑 , 病斑边缘有黄晕 , 呈放射状 , 初期不十分明显;后期斑缘为紫褐色或褐色 , 放射状清晰可见 。 严重时下部叶片落光 , 嫩枝干枯 , 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 , 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蔷薇盘二孢菌 , 是子囊菌亚门双壳孢菌 , 子囊盘上有包被 , 子囊孢子双孢 。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 。 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 , 借风、雨、露、洒水或昆虫传播为害 。 在广州地区 , 病害以无性方式完成其周年侵染循环 , 无明显越冬期 。 在广州以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4月中下旬进入发病期 , 夏季高温高湿对月季、玫瑰生长不利 , 植株处于“度夏”期 , 病情亦相对缓和 。 湿度比温度对病害影响更大 , 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空气湿度大 , 多雨、多露(雾)保护地内通风不良 , 容易发病 , 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 , 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 , 尤其是梅雨季节、台风暴雨多的年份、夏季病害加重 , 加重发病蔓延 。 多雨、多雾、多露水重发病 , 在广州地区4至5月发病 , 5月中旬和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 , 9月病情有所下降 。 发病的适温在20至25℃左右 , 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较重 , 30℃以上不利此病发生 。 各地发病始期 , 末期因各地气候而异 。 如在潮湿多雨天气 , 叶片孢子6小时可萌发侵入 , 潜育期7至10天 。 特别田间渍水 , 养护管理不善 , 植株衰弱情况下发病较重 , 品种间抗病差异大 。 但土壤通透性差 , 肥水管理不当田间、园圃发病较重 。

【【月季】月季黑斑病发生与预防】

    推荐阅读